福岛核电站报废工程进度再次推迟
2017-02-10 11:03:38
摘要:日前,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发布福岛核事故受损反应堆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根据对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内部拍摄的视频图像作出估测,2号机组安全壳内部最大辐射值可能达到每小时530希沃特。
内部损坏程度严重辐射值超高打乱原计划
日前,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发布了福岛核事故受损反应堆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根据对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内部拍摄的视频图像作出估测,2号机组安全壳内部最大辐射值可能达到每小时530希沃特(误差率30%),人若暴露在这种辐射中几十秒即可致死。
此前,东电曾在事故发生一年后的2012年,测得2号机组安全壳内辐射值每小时73希沃特,这一保持了5年的“纪录”如今被高出近8倍的新辐射值打破。东电原计划2月投放在2号机组正下方的机器人可承受累计1000希沃特的辐射,照此计算,如持续在辐射值最高的地区作业,一台机器人不到2小时就会损坏。
此外,东电公司处理小组使用遥控相机对反应堆内部拍摄的照片显示,反应炉压力槽下面的金属格栅出现了一个孔洞。东电公司认为,金属格栅是压力容器下的脚手架,其受损变形可能是核燃料穿透压力容器滴落造成的,但真正原因还未查明。
据了解,东电本次调查目的是找到压力容器堆芯熔化的核燃料残渣的位置。尽管早在2011年事故发生后不久,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就已经推断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的反应堆安全壳和压力容器都已经破损,但这一推测直至东电此次实测完成才最终获得了验证。目前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核燃料及其他物质已经突破了安全壳和压力容器这两层防护,正从压力容器底部向第三层防护混凝土安全壳侵蚀。一旦最后这道防线也告“失守”,大量放射物质便将再无阻拦地进入外界。
2011年东日本“311”大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4号机组发生核燃料棒熔融、氢气爆炸等不同程度的事故。根据日本政府的计划,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报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核污染水处理、核燃料取出和核电站整体拆除“废炉”。政府计划从2021年前后用10至15年时间,取出全部核燃料。而整个“废炉”计划将在2041年至2051年完成,耗时约25至35年。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核事故处理重心逐渐从核污染水处理向核燃料取出过渡。未发生核燃料棒熔毁的4号机组已于2014年底完成核燃料取出工作。但日本共同社日前指出,从最新公布的2号机组的现状来看,核燃料取出计划势必被打乱,废炉进程可能不得不进行彻底调整。
另据《人民日报》报道,除2号机组外,3号机组的相关作业也不顺利。日本政府和东电1月底宣布,放弃原定于2017年内开始的3号机组乏燃料池的燃料棒取出作业,延后至2018年中期实施。主要原因是乏燃料池所在的反应堆厂房顶部的辐射量未降至预期水平等。这是继2015年6月后第二次推迟工程进度。
此外,福岛核事故处理费用也远超预期。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最新估算,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反应堆报废费用为8.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21亿元),大大超过此前设想的约2万亿日元。赔偿和去污费用也有所增加,事故处理费总额由之前的11万亿日元增至21.5万亿日元。(《工人日报》梁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