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 王显政:煤炭产能过剩与区域供应不足的矛盾不容忽视
王显政:煤炭产能过剩与区域供应不足的矛盾不容忽视 2017-09-18 12:47:53

摘要:中煤协消息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14日召开的全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现场会上介绍,5年来全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中煤协消息称,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在14日召开的全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现场会上介绍,5年来全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不过煤炭产能过剩与区域供应不足的矛盾亦不容忽视。

  以下为讲话全文: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现场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能源革命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对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煤炭行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取得的成绩,分析形势,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深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次会议也是我们去年在榆林召开全国煤炭科技创新与转型升级现场会的基础上,持续推动煤炭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会议,明天我们将组织与会代表参观神华宁煤煤化工基地、太西洗煤厂和煤矿,考察我国第一个年产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运行情况,现场感受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取得的重大成果。
  刚才,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煤炭行业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意见;神华集团重点介绍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到宁东煤化工基地视察和对年产400万吨煤制油示范项目投产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的经验做法和体会。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下面,我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能源供需宽松化、能源供给低碳化、能源系统智能化、能源治理复杂化、能源安全多元化的发展大势,做出了推动能源革命的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时,指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中国工程院煤炭战略汇报时,指出:“我们正在压缩煤炭比例,但国情还是以煤为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从长远来讲,还是以煤为主的格局,只不过比例会下降,我们对煤的注意力不要分散。”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神华宁煤视察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神华宁煤年产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又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
  2016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山西考察时,亲自召开煤炭钢铁行业专题座谈会,并到山西焦煤官地煤矿下井考察,对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做出了重要指示。2017年9月4日,李克强总理到产能退出矿井—山西潞安石圪节煤矿考察,并深入职工家庭了解职工安置情况。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马凯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就煤炭税费、煤矿退出机制、行业脱困等方面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多次听取煤炭行业专题汇报,指导煤炭行业脱困发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思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对煤炭工业发展有肯定,有希望、有要求,饱含着对煤炭行业的期待和厚望,体现了对煤炭工业的关心、关怀和重视,极大地鼓舞了几百万煤炭干部职工,对于深入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
  5年来,为深入推动煤炭行业健康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监局等有关部门,先后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2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2]57号)文件,放开电煤市场价格,推动建立煤炭市场交易体系。2013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3]104号),提出了“坚决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加强煤炭进出口环节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水平、营造煤炭企业良好发展环境”等应对煤炭经济下行的具体政策措施。2014年7月,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建立了煤炭行业脱困联席会议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控总量、减负担、规范进口、促进转型升级”研究制定了40多项具体措施。
  2016年2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文件,提出了“用3至5年的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奋斗目标,明确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在此基础上,国家相关部门配套出台了“奖补资金、职工安置、金融支持、产能置换”等10多项配套政策。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煤炭企业认真落实去产能任务,已初步实现了国发[2016]7号文件要求的四项目标。全国煤炭去产能累计完成4亿吨以上,职工安置、资产债务处置工作稳步推进,有力地推动了煤炭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了煤炭经济企稳回升,为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决策部署,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有行动、有效果
  5年来,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动能源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煤炭行业的机遇与挑战,结合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实际,2013年初,做出了煤炭行业发展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消化期、生态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四期并存”发展阶段的形势判断;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战略规划研究,凝聚行业智慧,提出了“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煤炭行业“一个深化、七个转变”改革发展思路,以及推动行业发展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现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战略转变的战略构想。组织编制发布了结构调整、科技发展、洗选加工和煤化工等14个煤炭工业“十三五”发展专项指导意见,提出了相关领域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
  5年来,煤炭行业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组织召开全国第八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印发《关于煤炭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三五”煤炭科技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5年间煤炭行业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其中“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和“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两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5年来,煤炭行业着力推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技术交流会等方式,推动示范工程建设,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举办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与智能矿山建设现场会(锦界),推动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举办煤炭行业煤焦化产业绿色发展现场会(平顶山),促进煤炭产业延伸发展;举办煤电一体化发展暨燃煤超低排放技术现场会(舟山),推动煤电联营与清洁发电技术发展;举办全国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清洁高效利用现场会(神东),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举办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产业大会,推动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举办中国制造2025与煤机产业发展研讨会,探索煤机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去年9月份,我们在榆林举办的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系统总结了各具特色的转型升级发展模式,探索了行业发展新思路;这次现场会,就是从推动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行业发展模式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的战略出发,深入探索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路径和重点任务。
  5年来,煤炭行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主动作为,不断探索实践,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14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原煤产量占全国的94%左右;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7869家减少到目前的5067家;其中产量超亿吨级企业6家、产量10.53亿吨,占全国的30.5%。煤矿数量由1.3万多处减至8000处以内;煤矿单井规模由30万吨/年提高到50万吨/年以上;建成了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近1200多处,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其中年产千万吨级的特大型现代化煤矿59处,总产能达8亿吨以上。煤电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由1.2亿kW增加到1.8亿kW,占全国火电装机的比重提高到18%左右。煤为基础,煤电、煤钢、焦化、建材、储运、金融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煤炭产销协同、新产业、新业态等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涌现,煤炭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二是技术升级有示范、有成果。围绕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我国煤田地质精细勘探、大型矿井建设、煤矿瓦斯与地下水害防治、井巷快速掘进与智能化开采、现代化选煤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陆续发现了多处大型整装煤田,全国煤炭保有资源储量增加到1.6万亿吨;煤矿瓦斯突出机理与防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煤矿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已建成“有人巡视、无人值守”的智能化开采工作面47个,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神华神东、陕煤化等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通过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建成了以大柳塔、红柳林煤矿为代表的一批千万吨级矿井群和以锦界、黄陵二号井为代表的一批数字矿山和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引领了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的提升。
  三是现代煤化工实现了从示范到产业化发展。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气化、煤制乙二醇等一批具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取得突破,神华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长周期平稳运行,兖矿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达产,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神华包头60万吨、中煤榆林60万吨、陕煤化渭南66万吨煤制烯烃,新疆伊犁、内蒙古克旗煤制气,山西阳煤40万吨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相继投入工业化生产。2016年底,全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650万吨、160万吨和15亿立方米。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推动了煤炭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拓展了煤炭消费空间。
  四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政策支持有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以神华集团、浙能集团为代表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示范工程取得成功,改造后电厂烟尘浓度达到2.78mg/m3左右、SO2浓度23mg/m3左右、NOx浓度31mg/m3左右,均低于天然气电厂5mg/m3、35mg/m3和50mg/m3的排放标准。为全面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按照国务院第114次常务会议精神,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环发[2015]164号),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对达到超低排放水平的燃煤发电机组,统购上网电量每千瓦时加价0.5分钱,并适当给予200发电小时数的奖励。2016年底,全国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2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厂总装机的1/3左右。
  5年来,煤炭行业围绕每年7亿吨散煤清洁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成效。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煤粉型锅炉技术得到普遍推广,锅炉燃料燃烬率达到98%,比普通燃煤锅炉提高28个百分点,烟尘、SO2、NOX等污染排放指标相当于天然气锅炉标准,在山西、内蒙古、山东、甘肃等10多个省区示范基础上,快速实现了产业化发展。同时,水煤浆、型煤、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等技术示范稳步推进、效果显著,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五是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实践,成效显著。2016年,全国煤矿原煤入选能力26亿吨,原煤入选率68.9%,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以煤矿保水开采、充填开采为主的绿色开采技术得到普遍推广,矿井水、煤矸石资源化利用与达标排放率逐年提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64.2%和48%,分别比2012年提高1.7和6个百分点;大中型煤矿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生产电耗分别下降30.9%、28.2%。建成了同煤塔山、神华宁东等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神华神东致力于构筑“三期三圈”生态系统,矿区生态治理面积达到256平方公里,是开采扰动面积的1.4倍,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10%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促进了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六是煤机装备制造水平提升,关键部件有突破。5年来,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要求,我国煤机装备制造实现了由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发的转变,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完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群化协调发展的煤机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三机一架”和电液控制系统实现了国产化,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成套装备、年产千万吨级智能化综采成套装备、年产2000万吨级大型露天矿成套装备、重介旋流器、复合式干法分选机等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采煤机、掘进机、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产量均跃居世界首位,形成了中煤装备、天地科技、郑州煤机厂等多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为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七是国际化发展取得新进展,影响力提升。煤炭行业对外投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方式不断创新,产能合作层次和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由重点突破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转变。兖矿集团在澳大利亚落地生根,运营9座生产煤矿,控制煤炭资源量53亿吨,拥有纽卡斯尔港27%股权;目前,兖煤集团获准收购力拓公司位于新南威尔士州猎人谷的煤矿、铁路和港口资产;同时在加拿大获得85.7亿吨的优质钾矿资源。神华集团建设运营印尼南苏电厂,在美国、老挝、蒙古等国家培育煤电及新能源市场,向俄罗斯、波兰、印尼等国家输出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新技术新产品。中煤能源集团、中煤科工集团、山东能源、徐矿集团等企业发挥资本、管理、技术、装备、人才等优势,推进海外布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大型煤机装备成功地出口到了俄罗斯、印度、美国等主要产煤国家,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2016年以来,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7号文件精神,按照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煤炭去产能、脱困发展与转型升级又出现了许多新亮点、新业态和新模式。淘汰关闭了一大批资源枯竭、煤质差、安全保障程度低、扭亏无望的煤矿,煤炭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建立了“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市场价格处于合理区间,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突破,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中煤能源兼并重组国投、保利和中铁等企业的煤矿板块,山西阳煤集团、天津港集团、北京铁路局、百度公司组建山西(阳泉)国际陆港集团,推动了煤炭上下游产业有机融合、互利共赢、协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枣矿集团推进产销协同创新,强化需求侧管理,实行订单式生产,为煤炭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进行了有益探索。
  5年来,煤炭行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在应对煤炭经济下行挑战,推动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脱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和经济平稳运行,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煤炭行业几百万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作为谋发展,抓铁有痕推改革,精心操作稳大局,形成了广泛共识、健全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改革发展合力,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和新动能成长,日益成为推动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支撑力。
  三、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煤炭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产业是强国之基、兴国之本。当前,以智能化、信息化、大数据、绿色化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在兴起,能源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正在并将持续改变世界能源和产业格局。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撑,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既要看到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转型升级发展动力大幅提升;但也要稳不忘忧、好中知难,看到煤炭行业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从发展机遇看,一是煤炭作为我国一次能源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据相关数据,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储量的97%,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煤炭资源获取的可靠性、价格的低廉性、利用的可洁净性,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仍然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石,“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方针和以煤炭为主体的一次能源格局不会改变。对此,要坚定信心。
  二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煤炭工业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10多年的快速发展,煤炭工业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能力提升,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大幅提高,大基地、大型现代化矿井、智能化矿山建设稳步推进。以煤电、煤焦、煤化一体化为基础,多元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三是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外部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在党和政府关心重视和支持下,以国务院国发[2016]7号文件为基础,以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困发展为主线,去产能奖补资金、职工安置、企业兼并重组、资产债务处置,财税金融支持、产能置换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为煤炭行业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是煤炭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上下游产业互利共赢发展机制基本形成。以国务院[2012]57号文件为标志,我国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企业社会诚信体系逐渐健全完善,建立了“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为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提供了机制保障。
  从面临的挑战看,一是落实能源革命要求和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认识有差距、工作不到位。煤炭行业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认识有待提高,对我国煤炭发展规律认识不到位,对推动能源革命战略思想和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认识不深,还未完全走出扩大规模、增加产量、提高价格来摆脱困境的发展模式和惯性思维。
  二是煤炭工业发展不平衡、创新发展动力不足。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千差万别,生产力水平发展极不均衡;资源优势地区的新兴企业与老矿区老企业之间差距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少,一大批老矿区企业竞争力不足、发展困难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原始性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管理创新没有突破性进展。
  三是推动转型升级仍面临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制约。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是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产业发展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此进程中,一些煤炭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仍有待突破,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急需攻关解决,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相比,绝大多数企业管理机制亟待创新,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不足,非煤产业规模大效益低,杠杆率居高不下与转型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矛盾突出。
  四是全国煤炭产能过剩与区域供应不足的矛盾不容忽视。经过十多年超常快速发展,煤炭建设投资持续增加,据统计,2005~2016年全国煤炭采选业累计投资4.09万亿元,形成了全国煤炭产能过剩态势。但由于东北、中南和西南等地区资源条件相对较差,中小煤矿多,安全生产压力大,去产能比例大,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应紧张问题凸显。
  五是煤炭生产企业困难较多,去产能煤矿职工安置、资产债务处置难度大。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煤炭行业经历了4年多的经济下行和困难时期,在国发[2016]7号文件指导下,2016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企稳向好发展态势。但困难的时间长、企稳回升的时间短,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社保基金、税费,采掘工程欠账、设备更新不到位等问题突出;负债率高、还贷与倒贷压力大;虽然行业盈利水平提高,但多数企业依然困难,企业经营与矿区稳定压力依然存在。
  四、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探索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思路、新路径和新模式
  “十三五”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是我国推动能源革命的攻坚期,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煤炭行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政策措施,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围绕理念创新、模式转变、动力转换,深入研究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思路、方法和途径,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煤炭行业发展模式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现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
  一是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发展方向,深入开展煤炭革命战略研究。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将被重塑。为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挑战,谢和平院士组织开展的《煤炭革命的战略与方向》研究,描绘了煤炭工业从2.0到5.0发展战略路线图,提出了煤炭技术发展路线图和战略思考。今后一个时期,煤炭行业要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发展机遇,深入开展煤炭开采智能化、利用清洁化、管理信息化和人才战略研究,以大数据化、信息化为支撑,以前瞻性思维、更宽广的视野,提出全面系统的战略体系,引领煤炭工业科学发展方向,提升创新发展新动力。
  二是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坚定不移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研究煤炭去产能关闭煤矿职工安置、资产和债务处置政策,研究扩大奖补资金使用范围,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增加职工转岗就业比重;要研究去产能煤矿资产转让、核销等具体实施办法,研究企业债务分割、债务重组、债转股等金融支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发展质量。要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以煤电、煤焦、煤化一体化,煤炭、铁路、港口等产运物流一体化,煤炭、仓储、金融服务联合等多重发展模式,组建大型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煤基能源企业集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更高端,促进煤炭行业发展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三是开展重大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关,深入推动煤炭产业技术升级。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创新主体作用,健全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围绕煤炭工业科技发展“十三五”指导意见提出的“31898”重点任务,以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为主攻方向,突破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加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煤矿重大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煤炭高效转化与清洁利用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快煤矿巷道高效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及装备、千万吨级煤炭综采成套装备研发,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核心,提高煤机装备数字化控制、自动化生产和远程操作能力,提升我国煤炭智能化开采水平;重点开展煤炭精细化重介质分选、高效干法选煤、高效超低污染燃煤锅炉、褐煤提质与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技术攻关,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重点开展采空区水害致灾因素快速探测、掘进工作面远距离超前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制,实现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推动煤炭产业技术升级。
  四是把握现代煤化工发展方向,深入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重转变。2009年8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视察神华煤炭直接液化项目时指出,“煤制油作为国家的能源战略,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安排”。要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高度,深入推进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原料煤与气化炉的适应性研究,推动系统工艺优化集成。在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示范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推进煤气化装备国产化,有序建设一批大型煤化工项目,探索产业化发展方向和模式,构建以煤焦化、煤气化、煤深加工转化为基础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有效替代油气资源,拓展煤炭作为工业原料的消费空间和途径,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供应保障能力。
  五是坚持协调发展,深入推动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入研究创新煤炭与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机制,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实现煤炭主业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转型;要深入研究推动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创新,健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煤炭企业管理升级;深入研究推动煤炭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构建煤炭产销一体化发展机制,探索煤炭市场供需新模式、新业态。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全国煤炭交易数据平台建设,发展煤炭现货市场,完善期货市场,构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现代煤炭市场体系,提高我国煤炭国际市场竞争力。
  六是创新人才发展理念,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智力保障。要持续推进“科教兴煤、人才强煤”战略,在现有的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专业学习、岗位培训和技师、技能大师、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培养一批视野宽、懂经营、善管理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一批现代煤化工、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行业紧缺的工程技术类人才,重点培养一批理念先进、技术功底深厚、能现场操作的“专业化+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和行业发展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行业人才高地,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
  七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系统总结山东兖矿集团、江西中鼎国际、神华集团、开滦集团、中煤能源等大型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取得的经验,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重点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炭资源、法律法规、煤炭产业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和文化风俗研究,为企业开展资源开发、产能合作等提供服务。加强与世界采矿大会、国际能源署、世界煤炭协会等国际能源组织的对话与交流,构建煤炭国际贸易及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完善贸易交易机制和联系机制;主动参与全球煤炭资源优化配置,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形成国际合作与市场竞争的新优势。
  同志们:
  推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能源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是主动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挑战的具体行动,是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全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开拓进取,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培育新动能,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开创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中国煤炭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