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电规总院:转型变革勇争先 凝心聚力谋发展
2017-10-18 16:02:3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着眼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探索能源转型变革的新模式,谋求能源发展的新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着眼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突破口,探索能源转型变革的新模式,谋求能源发展的新路子。
能源行业春潮涌动,奏响了引领发展的澎湃乐章……
五年来,能源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
五年来,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
五年来,能源新业态蓬勃兴起;
五年来,能源转型变革初见成效;
五年来,能源发展惠及亿万百姓……
一、战略思想指导能源发展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有力指导和推动了能源行业科学发展。
这五年,“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关乎发展方式、发展手段、发展步骤,将过去简单的以生存型为主的发展观内容,转到以共享、和谐、幸福等为目标,将发展手段、方式方法内化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贴近百姓,深入人心。
这五年,能源革命战略思想得到确立。
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做出系统阐释,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要求: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第一次专门召开能源发展战略的会议,此次会议标志中国将进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时代。“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化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世界性难题提出的“中国方案”。
这五年,现代能源体系初步建立。
在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指引下,能源行业先后发布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在这两个纲领性文件指导下,“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体系日趋清晰,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动力,不断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全面落实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初步构建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二、供给保障能力与日俱进
五年来,通过科学筹划、精心组织,能源供给得到充分保障,大大缓解了长期以来的能源保供压力。2016年,全国能源供应量42.6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3.3%,能源生产总量、电力装机规模和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
这五年,煤炭供给侧改革强力推进。
神东、陕北、黄陇和新疆基地合理安排新建煤矿,蒙东、宁东、晋北、晋中、晋东和云贵基地有序建设接续煤矿,煤炭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国煤炭产量约90%来自于煤炭基地。通过减量置换,严格控制了新建煤矿生产能力。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能,有力推进了企业兼并重组。通过严格治理违法项目,控制了超能力生产。2016年压减煤炭产能约3亿吨,煤炭行业产量降而利润升,去产能效果凸显。
这五年,稳油增气小步快跑。
全国油气资源勘探投资累计达到3442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带动了地质储量稳定增长。五年间,探明10个亿吨级油田,累计石油探明地质储量57亿吨;探明13个千亿方气田,累计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增加3.9万亿立方米。石油产量稳步增长,五年累产10.4亿吨,同比增长7.2%,位列世界第5位,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2016年产量1368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27.6%,由世界第18位上升到第6位,天然气产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五年,电力建设突飞猛进。
201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5亿千瓦,发电量达到61425亿千瓦时,比2012年分别增长43.5%、23.2%,装机容量、发电量均是世界首位。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电设备容量分别为64.2万千米、34.2亿千伏安,各级输电线路和输送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西电东送能力达到1.4亿千瓦,资源跨区优化配置能力大幅提升,电力建设能力和速度誉满全球。
这五年,能源进口买上了新保险。
2016年,全国能源进口8亿吨标准煤,比2012年增长30.4%。能源进口量占能源供应总量的比重为18.8%,比2012年提高3.9个百分点。随着中缅油气管道投产和海上油轮的发展,能源进口渠道从西北、东北、海上三个方向扩到西北、东北、西南、海上四个方向;进口来源也从中东、中亚扩展到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国家。进口渠道和来源、运输和交易方式的多元化为有效保障能源安全再上新锁,“马六甲困局”正渐行渐远。
六、能源体制改革攻坚克难
三、结构调整步伐兼程并进
五年来,随着能源生产消费革命不断推进,我国通过控制煤炭产量、扩大天然气供应、增加非化石能源投入、加快电源电网建设等措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
这五年,煤炭消费量和比重齐跌。
煤炭消费自2013年之后连续三年下降,从2013年的42.4亿吨降至2016年的37.9亿吨。2016年煤炭消费占比62.0%,比2012年下降6.5个百分点。消费量和比重双双下跌,主导了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为二氧化碳减排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五年,天然气消费加速快跑。
2016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2086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39.3%。其中,发电用气比2012年增长13%,城市燃气比2012年增长4%。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量比重为6.4%,比2012年增加了1.6%,气化人口和气化率都得到了较大提高,清洁能源正进入千家万户。
这五年,非化石能源增长“追风逐日”。
截至2016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9亿千瓦,比2012年增长82%,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例达到35%,比2012年提高7.4个百分点。这五年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世界的40%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和增长速度在全球一骑绝尘,水电、风电和核电在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四、重点工程项目快马加鞭
五年来,能源行业迎难而上、奋力开拓,加快推进能源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能源基础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这五年,煤运通道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4年12月,山西中南部煤炭运输铁路正式建成通车;2015年8月,纵贯南北的煤炭运输新大“动脉”——蒙华铁路全线开工建设。这是中国继大秦、朔黄铁路后建设的两大煤运铁路超级工程,蒙华铁路还是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长的重载煤运铁路,煤炭春运忙、铁路运力紧张问题一去不复返。
这五年,油气管网建设大步流星。
陕京四线、中俄东线、中俄西线、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川气东送二线等重点天然气干线建设积极推进,新疆煤制气管线、鄂安沧煤制气管线、蒙西煤制气管线通过审批,中哈、中缅原油管道逐步完善投产,油气主干管道里程从2012年的7.3万千米增长到2016年的12万千米,增长64%。在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新建了天津、深圳、舟山、大连等LNG站库,2016年全国已投产LNG站库12个,接收能力已达4680万吨/年,比2012年增长149%,天然气储运能力可谓扶摇直上。
这五年,电力输送通道再攀高峰。
2016年1月,准东—华东±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2017年2月,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设计启动,这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也是世界首个进行陆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柔性直流示范工程。从2012年运行3条特高压通道到2016年投运14条、在建9条特高压通道,无论是输送容量,还是输送距离,中国电网建设在不断刷新世界记录。
这五年,核电建设打造中国名片。
2017年5月25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提前15天完成吊装,这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三代核电品牌从设计方案到落地建设,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以“华龙一号”为代表,辽宁红沿河、广东阳江、山东海阳等一批核电站,在充分保障安全基础上,建设有序推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核电建设陷入“泥潭”的时候,增强了国际市场对中国核电的信心。
这五年,煤炭深加工多点开花。
2016年12月21日,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油品生产线启动投产,这是目前世界石油化工及煤化工行业一次性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项目。以此为代表,国内煤炭深加工项目多点开花,煤炭的清洁利用和产业链延伸正成为当前煤炭工业新的发展方向。这既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
五、能源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五年来,能源战线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能源重大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与示范工程建设,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助力我国从能源生产消费大国向能源科技装备强国转变。
这五年,节能降耗成绩光芒耀眼。通过加快产业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推进节能型社会建设,201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12年累计降低17.9%,单位千瓦时供电煤耗下降13克标准煤。通过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工重点输电通道、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提前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散煤治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深入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20%以上,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为全世界二氧化碳减排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五年,科技创新成就雨后春笋。2017年5月18日,在南海进行的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现连续7天19个小时的稳定产气,取得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的历史性突破。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首次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以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为代表的自主能源科技进步在国际崭露头角,“华龙一号”核电、页岩气开发、智能无人采煤工作面、特高压输电等前沿能源科技实现突破,单机80万千瓦水轮机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持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海上风电、低风速风电进入商业化运营,大规模储能、石墨烯材料等关键技术也正在孕育突破,我国能源科技正由追赶迈入并驾齐驱和引领发展的新时代。
这五年,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2016年12月,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名单”公布;2017年3月,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评选结果公布……这些示范工程项目涉及分布式新能源、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地源热泵、储能电池、电动汽车、配电网和售电、城市综合管廊等多个领域,通过“多能互补”“互联网+”等形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将需求侧与供给侧深度结合、统筹优化,打破了不同工业领域界限,提升了能源系统综合效率,正成为能源领域的新增长动力。
五年来,我国能源领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电力、油气行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能源企业优化重组加快推进,能源市场活力和创新力不断提高。
这五年,电力改革扬帆再启航。
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电力体制改革整装再出发。云南、贵州等22个省(区、市)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批复,重庆、广东等10个省(区、市)售电侧改革试点在推进,蒙西等新能源消纳和电力体制创新综合示范区在建设,京津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方案在制定,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和监管办法在修订,增量配电网试点业务在实施。在前行的路上,电改脚步铿锵,成就令人瞩目。
这五年,油气改革徐徐拉开帷幕。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新一轮油气改革打响了发令枪。油气勘探开发改革试点启动,新疆6个油气区块实施公开招标,进口资质放开,油气管网和LNG接收站设施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开放,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油气市场,竞争从终端向全产业链、全方位延伸。
这五年,降本增效反哺工商业。
2015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700元;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发出通知,将各省(区、市)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再降低100元。通过发布《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等多个文件,为电价改革提供参考和支撑。2016年,电力领域降低企业用能成本1000多亿元,天然气领域降低约1000亿元。2017年,电力领域企业用能成本预计还能降低约1000亿元。在降低能源企业用能成本基础上,积极降低实体经济用能成本。通过实施煤电价格联动,两次下调工商业销售电价,减少工商业用电支出约835亿元,反哺工商业效果突出。
这五年,能源企业重组迈出新步子。
2015年5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正式合并,这次合并贯通了上下游,强化了技术和资质的融合,属于典型的垂直型合并,大大增强了企业实力。2017年8月,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是自国资委成立以来最大的央企并购重组。神华“谢幕”,能投“登场”,众多能源企业在做好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大文章的同时,正通过优化重组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提升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真正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七、国际能源合作方兴未艾
五年来,能源行业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合作战略。能源企业加快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步伐,形成了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这五年,油气合作如火如荼。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石油企业不断深化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安哥拉等重点区域重点国家的合作,扩大了与中东、美洲油气合作。全产业链合作逐步推进,中沙延布炼厂项目正式投产,中俄亚马尔LNG项目顺利进行。同时,亚太、欧洲、北美三个油气运营中心正在促进建设,集贸易、加工、仓储和运输为一体的海外油气运营模式正在形成,我国在全球配置油气资源的能力逐步增强。
这五年,电力合作渐入佳境。以“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华能等五大发电集团在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和输变电领域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在境外投资部分国家电网公司,参与电网建设和运营。中电建、中能建、三峡集团等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了境外重大电力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及其他周边国家电力联网规划正在制订,区域电网升级改造正在开展,跨境联网工程建设和电力贸易正在推进,电力领域的国际合作势头风起云涌。
这五年,技术装备“走出去”步履稳健。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项目、英国欣克利核电项目、法国阿海珐重组工作等正在中资能源企业的推动下加快实施。发电设备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火电、水电、光伏、风电装备产品出口总量不断提高,中国的电力装备制造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进步,已经站到了世界电力装备制造业的“珠穆朗玛峰”。能源装备领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国网南瑞、特变电工等企业积极行动、拓展市场,带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八、能源惠民利民脚踏实地
五年来,通过积极推进能源惠民工程、完善用能基础设施、精准实施能源扶贫工程,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大大提升,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能源发展带来的福利。
这五年,配电网和农网除旧布新。城镇配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是民生工程建设重点。国家电网2016年新增东部7省农网和城镇配电网工程,启动了一批智能配电网示范项目,新装智能电能表6058万只,完成了1.3万个自然村通动力电、2.7万个自然村动力电改造工程,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不断推进。这些用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充分保障了老少边穷地区的能源供应。
这五年,天然气普及率节节高升。加快天然气支线管网建设,在天然气管网未覆盖地区推进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直供,城市天然气管网增加到2015年的49.8万千米,煤气管网2.1万千米,液化石油气管道0.9万千米,充分扩大了管网覆盖范围,保障民生用气。提高天然气供给普及率,全面释放天然气民用需求,2015年城镇气化率达到42.8%,用气人口达到3.3亿,比上一个五年节节高升,有力推动了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五年,能源扶贫有的放矢。在延安、新疆等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政府和能源企业加大了对口支援力度,加快了光伏、水电、天然气等能源扶贫项目建设。多渠道采取措施,推进农村地区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农林废弃物、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农村采暖电能替代。部分贫困地增强自我发展“造血功能”,居民以屋顶光伏发电等多种形式参与能源生产,增加了居民收入,使全民共享能源发展带来的福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发展理念和能源革命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几年来,能源行业砥砺奋进、科学谋划、务实工作,能源发展站上了新起点。“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展望未来,在决战全面小康的征程上,能源行业将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夯实基础,开拓进取,继续推进能源转型变革,以实际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本文全文发于《能源情报研究》第10期,《中国电力报》10月17日刊发了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