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能源互联网平台是政府、客户与能源服务商的共性需求
2018-11-28 10:29:55
摘要:2017年,苏州全社会用电量为15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 75%,用电量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社会生产总值1 73万亿元,占江苏省的20 2%。
11月20日清晨,我们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出发,沿高架一路向东。远离古城的小桥流水,金鸡湖两岸,高楼林立,“东方之门”傲然屹立,苏州工业园区在晨光中迎来了新的一天。
地图上的苏州城,像一个落定的棋盘,以古城为中心,东部工业园区,西部高新区,“一体两翼”。传统与现代交汇中,衍生出苏州的“双城”格局。
一面是千年姑苏的古老与优雅,一面是变革前沿的激情与速度。
2017年,苏州全社会用电量为15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5%,用电量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社会生产总值1.73万亿元,占江苏省的20.2%。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能源需求。如何综合高效地利用能源,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为政府、电网企业和用能客户共同关注的课题。
两难之下的能源转型抉择
节能降耗对苏州来说,有着双重特殊的意义。一方面,从城市禀赋来看,苏州的工业背景让它获得了与上海经济错位发展的空间,但也造成了苏州产业结构相对不合理、能耗水平偏高的问题。2017年,在全社会用电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上海地区生产总值为3万亿元,而苏州仅有1.7万亿元,能效提升空间巨大。
另一方面,从能源供给来看,苏州电网网架结构完善,基本形成了以特高压交直流混联接入为支撑、50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7个220千伏分区电网互济运行、110千伏及以下智能配电网协调发展的网架结构。今年1~8月,苏州全社会最高负荷为2662万千瓦,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预测,到2035年,负荷将达4500万千瓦,几乎翻一番。靠增加外电接入等能源供给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用能需要的做法,显然不现实。
在互联网时代,全球能源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一切,具体来说,就是分享、互动、虚拟、服务。
美国经济学家雷切尔·博茨曼在《共享经济时代》中认为,当下,全球经济正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趋势,消费者之间的分享、交换、借贷、租赁等共享经济行为正在爆炸式增长,因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崛起的协同式消费,即共享经济模式,正在逐渐取代过时、落伍的传统商业模式。无论在金融业、旅游业,还是教育业与零售业,共享经济都在以方兴未艾之势,旺盛生长。
能源转型与经济模式转型,意味着能源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将发生深刻变革。苏州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吕文杰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从政府、客户、供应商、社会等利益相关方需求出发,我们对能源互联网企业的认识,不是简单地理解为互联网技术在传统电网企业的直接嫁接,而是企业运营发展方式的整体性变革。关键在于以开放共享的理念,打造综合能源服务物联网平台,以提升能效为切入点,以泛在的能源大数据智能应用为核心,搭建综合能源服务的生态系统,进而催生孕育出各种新型的能源服务业态。”
今年7月,开放式能源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在苏州供电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携手合作下展开。苏州,作为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应势而谋、因势而动,探索能源互联网转型的路径,服务城市智慧能源升级。
信息共享催生能源互联网平台
每天在办公电脑上登录能源管理服务平台,浏览园区内企事业单位用能统计数据,已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经发委张敏高的一项职业习惯。他说:“园区三年前就开始建设信用库、法人库、能源库等专题数据库,其中能源数据库力图实现企业、能源品种双覆盖,通过用能分析实现精准服务和管理,真实、客观地预测评估企业经营状况,为政府宏观管理和微观服务提供支撑。”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大道笔直宽阔,两旁的商业楼高端大气。苏州工业园区是我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作为我国制造业重要基地,工业园区制造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七成以上,呈现工业经济总量大、体系完善的特点,但也面临着制造业企业生产效能亟待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压力。
张敏高说:“园区作为国内开发区建设的排头兵,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从能源使用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实现能效提升、鼓励多能协同,而搭建一个开放共享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无疑将对公共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帮助。”
这样的愿望同样存在于企业方。顾晓峰是苏州工业园区2.5产业园的一名机电工程师。他坦言,近年来,产业园内储能用电、屋顶光伏发电等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快速发展,发出的电直接供应到产业园区,既发展了新能源,又为客户节省了成本,但如何实现能源的综合管控,却困扰着企业。他说:“由于没有采集点,无法采集到负载侧数据,能源综合利用缺少数据支撑,甚至像降线损这样的工作都很难开展。”
苏州工业园区供电公司总经理徐丹说:“当前,国家产业升级、园区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以及综合能源服务创新都需要以量化信息为基础,对能源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建设能源互联网平台是政府、客户与能源服务商的共性需求。”
精准对接满足多方需求
在苏州工业园区供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大厅,徐丹现场演示了开放式能源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成果。鼠标点击处,区域能效全景、企业能效监测、综合能源管理、综合能源服务商城和社会公共服务五大模块的丰富内容和强大功能在屏幕上逐一呈现。
徐丹介绍,平台为参与各方提供不同的价值供给。在服务政府机构方面,利用平台可精准掌握园区企业的用能信息,确保政府新能源发展、需求侧管理、节能、环保以及安全等方面的产业政策落地,支撑民生、金融、税收等领域的管理需要。
在服务园区企业方面,基于数据在线监测、分析挖掘技术,及时、准确、全面地发现园区企业在用能过程中存在的设备资产管理、能源负荷优化、价格套餐选择问题与改进空间,帮助企业持续提升用能的安全、经济、质量、环保水平。
在服务能源厂商方面,针对园区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满足的需求,整合各类设备、硬件、软件与服务供应商资源,形成健全的综合能源服务厂商联盟,同时通过企业和服务商画像,实现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机会精准推介,通过金融产品促进交易撮合,让客户得到高性价比的综合能源服务。
在服务社会公众方面,平台致力于打通水、电、气、热相关行业壁垒,实现数据的全面采集与有效集成,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平等的能源数据信息服务和应用程序接口(API)开发环境服务。
目前,平台已经试点完成了园区政府绿色低碳发展平台数据、试点客户数据及第三方能源服务商生产运行数据的接入与在线采集,全面覆盖了源、网、储、荷环节,涉及客户3000多家。
结合平台接入数据与线下补充数据,通过平台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挖掘算法对企业用能情况进行分析,挖掘出41家企业的储能投资机会和容需量优化机会,潜在项目机会规模累计达7868万元,初步验证了苏州工业园区试点模式的可行性。
如果说过去的20年是内容互联网与人际互联网良性互动的时代,那么开放式能源互联网共享服务平台模式则在服务互联网与产业物联网的结合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实现能源流、信息流、业务流的互联互通,下一步,苏州供电公司将在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工业、建筑、交通、生活等全领域能源供需平衡的能源互联网创新体系,构建开放包容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促进园区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让能源综合利用效益惠及全社会。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