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史玉波: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 电力发展要做到四个坚持
史玉波: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 电力发展要做到四个坚持 2018-11-30 14:37:10

摘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发展和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电力发展的方向。

\
  电力发展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清洁、低碳的电力发展方向;坚持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针,努力解决电力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作用;坚持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加大对重点电力科技与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的保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发展的需要。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促进我国电力工业按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总体要求,转型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电力行业的重大命题。
  电力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显著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指导下,我国电力工业在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解决电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实现电力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01、电力转型发展进程加快
  一是绿色清洁发展持续提速。据统计,我国非化石能源的装机比例从2013年的31.6%上升到2017年的38.1%;煤电超低排放改造成果突出,截至2017年底,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累积为5.8亿千瓦,预计到今年底可以达到6.3亿千瓦,目前,煤电超低排放标准已达到天然气排放标准。
  二是弃水弃风弃光问题明显改善。2015年,我们的弃风率为15%,2016年达到17%。根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5亿千瓦,同比增长14%。其中,水电装机3.41亿千瓦,风电装机1.64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488万千瓦,分别同比增长2.7%、10.5%、68.7%和22.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6.4%,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全年弃水电量515亿千瓦时,水能利用率达到96%左右;弃风电量419亿千瓦时,弃风率12%,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弃光电量73亿千瓦时,弃光率6%,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
  三是高效智能发展促进电力资源的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西电东送”电量为2.25亿千瓦时;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继续提升,煤电供电煤耗从2010年的336克/千瓦时下降到2017年310克/千瓦时,供电煤耗的下降直接降低了对化石能源的消耗量。智能电网的建设逐步推进,一批多能互补项目建成投运,新型的智能变电站、柔性直流输电项目已经从技术认证走向实际建设的阶段。电力装备技术多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核电AP1000、GPR2等运行实现并网。电网技术方面超高压、特高压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建设规模持续扩大,长江跨越、交流海底电缆、高海拔地区施工等高难度建设施工技术实现新突破,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技术、配电柔性直流互联技术、储能与多能互补系统集成优化技术等新技术,正在逐步开展试点示范工程。
  02、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目前,输配电价核定工作基本完成,截至2017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外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核定实现全覆盖,核减费用约为1200亿元,核价后输配电成本降低0.01元/千瓦时。中长期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持续扩大,2017年,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超过四分之一。售电公司数量持续增加,2017年全国共有注册售电公司数量3500家,代理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超过2千亿千瓦时。增量配电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确定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320个。
  在服务经济和民生方面,电力的供应总体充足,供电的可靠性稳步提升,2017年,我国城市供电可靠率为99.949%,农村供电可靠率为99.784%;工商业电价降幅明显,已经完成了今年全国两会提出降价10%的目标;清洁取暖及电能替代工作持续推进,2017年,京津冀周边“2+26”城市完成煤改电是127万户,全国累计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300亿千瓦时。同时贫困村的通电全面推进,光伏扶贫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共在全国940个县开展了光伏扶贫建设,帮困3万个贫困村的160万贫困户。
  电力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电力工业在加快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面对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01、电力发展的资源条件约束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消费虽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在一定时期内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依然占据较大比重,截至2017年底,煤电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仍然达到55.2%,发电量超过60%。在水电开发方面,相对便利的水电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常规水电逐渐的下降,2017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仅为2.3%,为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核电建设方面,近两年没有核准新的项目,第三代核电项目建设周期延长,要实现2020年核电规划的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资源与能源消费需求逆向分布,也是电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于整个资源优化配置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02、电力发展的环境条件约束
  尽管近期以来全国空气质量有明显好转,但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纳入全国监测范围的338个地级市之中,质量达标的仍然不足3成,由此,电力生产运行中污染物的控制仍然显得十分重要。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我国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要完成这一系列目标,任务非常艰巨,给优化电源结构,降低和减少碳排放带来巨大压力。
  03、电力发展智能高效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一是部分通道电源电网建设不同步,部分区域、省级电网之间输送通道建设滞后,部分时段形成“窝电”和“限电”同时并存的现象。二是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亟待提升,具备灵活性调节的抽水蓄能、气电装机规模偏小,煤电灵活性改造进度滞后,目标实现难度较大。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原来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已经不能适应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要求,所以急需提升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三是智能发电、智能电网技术仍然处于技术攻关和试点应用期,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等新业态虽然成为关注热点,但是受技术、成本等多重约束,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然有很大的距离。
  04、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
  目前,全国售电公司已经达到3000多家,但是经历“一拥而上”的快速增长后,现在已经进入冷静期,独立售电公司业务开展缺乏持续性,售电盈利困难甚至是“无电可售”,急需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内容。同时,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推进难度较大,跨省、跨区电力交易的省间壁垒仍然存在,各方利益诉求难以达成一致,电价形成机制仍需进一步理顺,交叉补贴现象仍然存在,竞争性电力市场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电力企业面临经营与转型的压力。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未来一段时间内电力供应仍处于总体宽松的状态,发电市场竞争压力将长期持续,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改观,企业效益也会受到影响。煤电装机占比较大的发电企业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节能环保和减排压力,煤电发展的空间受限,也急需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实现企业的转型。在当前燃料成本上升和一般工业电价下降的双重压力下,电力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要求十分迫切。这些矛盾和问题是电力高质量发展当中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未来电力发展及对策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发展和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电力发展的方向。
  01、电力发展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要坚持清洁、低碳的电力发展方向。始终坚定不移的贯彻党中央“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清洁低碳的发展目标,加快推动能源消费领域的清洁替代和能源替代,积极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政策和市场手段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费当中的比例,加大电能替代和北方地区冬季供暖“煤改电”的实施力度。
  二要坚持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针,努力解决电力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开放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远距离输送与就地平衡并重,解决逆向分布的问题。同时,大力推进水电和核电的发展,实现2030年向世界承诺的目标。有序发展风电和太阳能,使其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优化发展火电,严控火电新开工项目,重点增强火电灵活性,提供有效供给。要加强骨干电网和城乡电网建设,协调电源输电通道建设,进一步优化电源与电网结构。
  三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作用。持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理顺电价形成机制,让价格信号真正引导和体现市场行为,在政策和具体的规则制定时,考虑鼓励清洁低碳的电力发展,在电力交易市场建设中辅助服务定价等方面适度向分布式、储能、综合能源系统等新业态倾斜,鼓励新兴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四要坚持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加大对重点电力科技与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对科研重点环节加大投入,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协同,储能技术、互联网综合能源系统建设等方面的适用,加强智能发电,智能电网,智能用电的研究力度和投入。
  02、把握电力发展的新动能
  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储能技术和能源互联网是未来电力发展的新的动能。
  首先,分布式能源发电具备清洁低碳高效的特征,有助于降低并网损失和传输损耗,同时在智慧能源条件下分布式发展项目可以同储能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综合运用,可以有效的降低综合成本,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最近国家能源局印发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文件,为分布式发电市场化运营创造了条件。
  其次,电动汽车产业将改变电力生产的消费模式。2017年全国电动汽车的销量是70万辆,保有量超过100万辆,预测到2020年,年产销量将达到200万辆,乐观估计,电动汽车的保有量2030年可能要达到和超过8千万辆,接近总体汽车保有量的四分之一。国内外生产厂商加速电动汽车战略转型,欧洲部分国家已经陆续出台燃油车淘汰计划和时间表,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充电设施逐步完善,电动汽车的V2G、5G通信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电动汽车在改变终端能源消费格局的同时,将同电网深度融合,作为电能存储和消费终端改变电能生产消费和电网的运营模式。
  此外,目前在我国每年的石油消耗量中,有50%是用到交通环节,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70%,因此,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也是国家的一个战略选择。
  第三,储能产业的发展优化系统运行方式。目前,电化学储能成本已实现较大幅度下降,与2013年相比已下降一半,预计到2020年还将降低50%。储能参与系统调频在现有政策下已经实现经济效益,部分地区储能项目已取得电量收益,未来市场长期看好。随着可再生能源平价接入系统并参与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将引起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需求和价格的显著提升,储能电站的电量价格、调频价值,调峰价值将会进一步凸现。
  第四,能源互联网技术打造智能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电能为主要二次能源,将推动从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从集中式转向分布式产能,从封闭转向更为开放的电力系统网络。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同传统电力设施相结合,能源生产、输送和消费模式将更加智能,有利于提升清洁能源的接入和消费水平,提升用户参与电力市场的竞争意愿,并推动广域能源协调优化配置,催生出新的能源交易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力发展,既要立足现状,也要谋划长远,新时期推进电力发展,要以技术和体制为抓手,坚持清洁低碳的发展方向,坚持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针,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努力打造有助于推动电力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动能,新业态,全力推动实现电力高质量的发展。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史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