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的油价波动是国际产油国持续博弈和需求低迷的结果。为了挤压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沙特不断维持高产出。然而,页岩油生产商并未被轻而易举地淘汰,反而是传统产油国“很受伤”。
人民视觉 |
核心阅读
目前的油价波动是国际产油国持续博弈和需求低迷的结果。为了挤压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沙特不断维持高产出。然而,页岩油生产商并未被轻而易举地淘汰,反而是传统产油国“很受伤”。
专家认为,受到供求基本面影响,国际油价短时间难以实现供需再平衡,目前基本已到达底部区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在低位持续震荡。
一路暴跌,供应过剩仍将持续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12月12日,俄罗斯财政部长安东·西卢阿诺夫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举行的一场金融与财政会议上表示,不排除2016年油价将跌至每桶30美元的可能性。他表示,必须准备备用的应对方案。国际能源署11日发布的月度原油市场报告指出,预计原油供应过剩的情况将延续至明年底。
一周时间以来,国际油价连遭重挫。自本月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维也纳会议以来,油价已经暴跌了超过10%。
截至11日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2016年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14美元,收于每桶35.62美元,跌幅为3.1%。2016年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8美元,收于每桶37.93美元,跌幅为4.5%。
由于欧佩克各成员国原油生产成本、对原油出口依赖程度以及对减产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使得每一次部长级会议上,减产议题都面临严重的压力与阻力。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产油国呼吁减产保价,以维护其国内依赖石油出口的脆弱的经济。但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拒绝在非欧佩克国家不减产的情况下,欧佩克单方面减产,以捍卫其在国际原油市场中的份额。
欧佩克的原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市场的1/3。数据显示,目前实际原油日产量约为3150万桶。分析人士认为,欧佩克成员国各方分歧依旧严重,在维也纳会议上未就减产达成一致意见,实际上是放弃了其长期以来通过限产控制油价的策略,随着未来伊朗重新回归国际原油市场,以及非欧佩克成员国开足原油生产马力,创纪录的全球性供应过剩还将会持续下去。
弃价保市,欧佩克被指“不负责任”
针对欧佩克在维也纳会议上未做出减产的决定,阿曼石油大臣鲁姆希表示,欧佩克目前抑制油价的策略是“不负责任”的。这突显了一些中东产油国对欧佩克的不满情绪。作为中东产油国中的非欧佩克成员,阿曼此举也反映了欧佩克内部其他成员国的呼声,如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等。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透露,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一场研讨会上,鲁姆希表示:“我们正在受到伤害。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另一方面,欧佩克的海湾成员国却为他们力挺的“弃价保市”决策辩护。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纳伊米强调,油价长期低走是无法维持的,是另一次油价上涨的“伏笔”。可惜事不尽如人意,由于技术提升,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产油量不减反增,目前全球原油供应严重过剩。
为了继续履行弃价保市政策,沙特国内财政正面临压力。英国《金融时报》7日的报道指出,海湾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正以史上最快速度从资产管理公司撤出资金。这些国家在油价崩盘后急于提振各自的经济。《金融时报》还曾披露,沙特从今年8月起,每月出售53亿美元主权债券以维持财政。
“今天的原油市场已经不完全是垄断的市场,所以,沙特对减产很谨慎,因为它对油价的控制力正在下降。”埃及金字塔战略研究中心能源研究项目主任艾哈迈德·甘迪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美国一跃成为产油大国,原油价格下跌不会损害美国的综合国力,因为美国出口的是成品。但是,对于俄罗斯、沙特、科威特、委内瑞拉等出产原油的国家而言,损耗就很大。加上如今的海湾地区局势不稳,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都在承受很大的军事压力。
延续低位,价格大战还在升级
美国能源信息局8日发布报告称,预计今明两年伦敦布伦特原油均价分别为每桶53美元和56美元,纽约轻质原油均价分别为每桶49美元和51美元。4日,高盛集团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即使需求在复苏,增长速度相对于供应的增加依然微不足道。原因是国际原油库存还在继续积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乏力,以及伊朗将重返国际原油市场。该报告给出的结论是:“原油市场最快要到2016年第四季度才能达到供需均衡。预期国际油价在未来几个月时间内面临下行风险,国际油价恐接近每桶20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美国、俄罗斯与欧佩克之间的“石油价格战”还在升级。虽然没有人能够回答究竟谁在控制国际石油市场,但是价格战的硝烟恐难在短时间内散去。各个机构对于未来国际油价走势有着不同的分析判断,但受到供求基本面的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供需再平衡,国际油价持续反弹的可能性有限,未来也将延续低位水平。经历了1年多的持续下跌,基本已到达底部区域,预计未来国际油价将会在每桶30至50美元区间持续震荡。(《人民日报》埃及开罗 王云松 韩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