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装潮”红利充分释放,风电上市公司业绩再创新高
2021-04-13 17:23:33
摘要:根据风电行业上下游约30家企业发布的年报,2020年,受陆上风电补贴最后一年“窗口期”影响,风电上市公司延续了2019年的火爆态势,业绩大幅上涨。
根据风电行业上下游约30家企业发布的年报,2020年,受陆上风电补贴最后一年“窗口期”影响,风电上市公司延续了2019年的火爆态势,业绩大幅上涨。尽管陆上风电“抢装潮”已经落幕,但业内普遍认为,今年海上风电的高需求以及“十四五”期间陆上风电大基地的规划,预计仍将有力支撑风电行业全产业链的强劲需求。
截至4月上旬,风电行业上市公司已陆续发布2020年财报。记者查阅了近30家风电企业年报了解到,整体来看,2020年风电上市公司延续了2019年的火爆态势,陆上风电“抢装潮”持续带动企业业绩大幅上涨,其中多家风电整机商、零部件制造商净利至少倍增。
抢滩陆上风电补贴最后“窗口期”,头部整机商营收持续上扬
2020年第一季度,多家企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业绩出现一定波动,但随着全国经济快速复苏,我国风电行业在2020年陆上风电行业电价补贴最后的“窗口期”,创下新增吊装容量历史最高纪录。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高达57.86吉瓦,较2019年出现了翻倍增长,其中陆上风电新增53.8吉瓦,同比增长幅度达105%,海上风电新增约4吉瓦,同比增长47%。在行业发展的推动下,2020年风电整机制造商也迎来了业绩高速上涨的一年。
3月下旬至今,金风科技、明阳智慧能源、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国内市场占有率靠前的整机制造企业陆续发布了2020年年报。
作为我国风电整机制造的龙头企业,金风科技2020年全年营收高达562.6亿元,同比上涨幅度为4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29亿元,同比上涨34.1%。金风科技年报也显示,该公司2020年风机制造与销售业务收入达466.59 亿元,占比为82.9%,同时风电服务为该公司成为了营业收入的第二大来源,占比达到了7.88%。
明阳智慧能源涨势则更为迅猛。2020年明阳智慧能源总体营收达224.5亿元,同比上涨幅度高达114.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达到了13亿元,同比上涨92.84%。另外,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风机制造商公司的营收以及净利润也迎来了明显上涨。
延续暴涨态势,配套零部件制造商业绩持续向好
与此同时,在2020年的“抢装潮”中,叶片、主轴轴承等核心配套零部件供应紧张的现象多有出现,卖方市场的推动也进一步带动了风电配套零部件制造商延续了自2019年来的业绩暴涨。
国内风机叶片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中材科技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全年营收187亿,同比上涨37.68%,其中风电叶片销售收入总计90.2亿元,净利润达到10亿元,叶片销售总量达到了12.3吉瓦。
天顺风能、泰胜风能等风塔企业也保持了自2019年的高速上涨态势,天顺风能去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同比增长44.99%,而泰胜风能提供的数据则显示,该公司净利润上涨幅度可达到110%以上。
在“抢装潮”高峰期间,主轴轴承供应尤为紧俏,作为我国主轴轴承的主要生产商,新强联去年营收则达到了20亿元,同比激增两倍以上,而该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比例甚至达到了325.44%。该公司在年报中指出,当前国产高端轴承的精度保持性、性能稳定性,尤其是寿命和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将推动相关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海上风电行业带动,包括中天科技、东方海缆等电缆龙头企业也在2020年迎来了业绩的大幅提升,其中,东方海缆去年净利同比增长接近100%。
平价时代仍有望持续增长,大基地、海上风电或成持续支撑点
陆上风电“抢装潮”已经落幕,但业内普遍认为,今年海上风电的高需求以及“十四五”期间陆上风电大基地的规划预计仍将对风电行业全产业链带来有力支撑。
根据华泰证券发布的数据,目前国内陆上风电大基地规划已超过100吉瓦,同时自去年底相关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全生命周期补贴小时数的落地将有利于解决存量项目补贴拖欠的问题,平价时代风电行业仍有望将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在海上风电“国补”退坡后,根据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目前已发布的海上风电装机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将有望突破30吉瓦。在此情况下,业内普遍分析认为,包括海缆、叶片、大功率风机等制造商都将有所受益。
另外,记者注意到,包括金风科技在内的多家整机商年报中,风电运维服务环节收入出现提升,后市场业务或成未来风电企业的一大增长点。业内有分析指出,随着未来新能源发电规模不断扩大,包括老旧风机改造、风机设备优化更新、风电场运维等领域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风电场服务相关业务在为相关企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有望成为风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力。(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