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有“白色石油”之称的锂盐热度始终居高不下,尤其是电池级碳酸锂的报价一路走高。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有“白色石油”之称的锂盐热度始终居高不下,尤其是电池级碳酸锂的报价一路走高。 今年3月1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较前一日上涨1.01%至50.04万元/吨,突破前期50万元/吨的市场预测价。从2021年初的5万元/吨算起,涨幅已经达到了900%。但就在昨日,“高位横盘”近一个月的碳酸锂价格突然出现下下滑。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4月12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跌4000元/吨,报49.6万元/吨。此前的一个月时间里,该产品市场均价则始终维持在51.7万元/吨,未作调整。 另一锂电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也开始下跌。2020年8月,六氟磷酸锂市场报价仅为6.95万元/吨,此后价格便一路上涨,今年年3月初涨至高点,报59万元/吨,创历史新高,涨幅达高749%。此后,六氟磷酸锂价格开始回调,截至4月初,其价格已已低于45万元/吨。 此外,电解钴、碳酸钴等原材料价格也开始逐渐回落。数据显示,昨日电解钴跌2500元/吨,碳酸钴跌5000元/吨。 虽不乏炒作尚未影响,但锂盐价格上涨主要与供需失衡有关。业内专家指出,锂盐属于上游资源,其走势其实与大宗商品的走势接近,大致会遵循“短缺—大规模投入—产能过剩—价格走跌”这一规律。 锂盐涨价,对于上游企业无疑是难得的红利期,企业也不断加快产能建设。以六氟磷酸锂为例,据统计,仅10家上市公司六氟磷酸锂2025年产能规划便达50万吨,远超业内对需求的预估。但考虑多方因素,实际落地产能或将达不到这一数字。 就目前来看,锂资源主要位于开采难度较大的地区,开采周期长,且受疫情及海外供应链影响锂矿产资源供应紧张,价格高位运行,市场供应紧张局面仍存在,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产能也受到了限制,供应依旧紧俏。由此来看,供需关系并非此次锂盐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 业内普遍猜测,锂盐等锂电原材料价格回落或与有部门发声和下游企业的抵制相关。 3月,工信部会同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和反不正当竞争局组织召开锂行业运行和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会议要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协力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引导锂盐价格理性回归。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曾公开表示,坚决打击囤积居奇、投机炒作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面对上游材料涨价,下游企业则是“揭竿而起”。一位企业人士表示,“前两天电碳报价超过50万元/吨,下游厂商就像商量好一样,集体不采购了。”而在此之前便有消息称,宁德时代放言碳酸锂价格涨到47万元/吨价格以上将不再接单。(电池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