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力电池企业的“跑马圈地”还在进行中。
动力电池企业的“跑马圈地”还在进行中。 9月20日晚,欣旺达(SZ:300207)发布了一项投资总额达213亿元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扩产项目,达产后将形成50GWh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总产能。值得关注之处在于,公司从去年至今的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一千亿元,这已经超过公司市值。 “公司将自筹资金安排。”公司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如是回复《华夏时报》记者。但根据公司今年半年报,公司账上的货币资金为95亿元,上半年的净利润仅为3.72亿元。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近一年来,动力电池行业的扩产动力强劲。从行业龙头到二线厂商,都在加足马力扩产。“动力电池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市场消费增长迅速,市场供给也快速增加,市场规模急剧扩大,各种投入持续走高,这个阶段的企业对资金更加渴望,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成为最核心竞争力,动力电池各家也千方百计开启各种花样融资。”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去年以来投资超千亿 9月20日和9月15日,欣旺达接连发布了两项百亿元以上的动力电池项目。 9月20日,公司公告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拟与义乌市人民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将在当地投建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产品涵盖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电芯、模组、PACK及电池系统等。根据规划,本次项目计划总投入约213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产能为30GWh,投资额约128亿元;二期投入约85亿元,产能规划为20GWh;9月15日,公司公告,欣旺达汽车电池拟与宜昌市人民政府、东风集团及东风鸿泰签署《宜昌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投资主要从事动力电池电芯、模组、PACK和电池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该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20亿元,规划建设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了欣旺达自去年以来的公告发现,仅统计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项目,总的投资规模就已超过千亿元。 2021年3月15日,欣旺达汽车电池与成都东部新区管理委员会在成都管委会辖区内投资建设欣智旺智能硬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项目第一期计划投入人民币10亿元,总投资计划50亿元。 2021年8月9日,欣旺达汽车电池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南昌经开委辖区内投资建设欣旺达南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本次项目计划总投入人民币约200亿元,新增50Gwh电芯和50Gwh电池系统生产线。 2021年12月3日,公司公告与川恒股份、瓮安县人民政府签订《瓮安县“矿化一体”新能源材料循环产业项目投资协议》,本次合作项目计划总投资7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35亿元,建设30万吨/年电池用磷酸铁生产线、20万吨/年食品级净化磷酸生产线、3万吨/年无水氟化氢生产线及配套装置项目;二期项目投资约35亿元,建设30万吨/年电池用磷酸铁生产线、20万吨/年食品级净化磷酸生产线、3万吨/年无水氟化氢生产线及配套装置项目。 2021年12月14日,欣旺达公告称,欣旺达汽车电池拟与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投资建设“年产能30GWh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枣庄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200亿元。 2022年3月2日,欣旺达披露,欣旺达汽车电池拟在珠海市政府辖区内投资建设30GWh动力电池项目,从事动力电芯、电池模组和电池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计划总投入约1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100亿元。 3月18日,欣旺达宣布,欣旺达汽车电池与什邡市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该项目投资主要用于新建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电芯、模组、PACK、电池系统等生产基地;该项目计划总投入80亿元,计划建设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5月31日,欣旺达与珠海金湾区政府签署“欣智旺珠海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内容是“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测试,销售等”,项目计划总投入人民币约 10 亿元。 同一日,欣旺达与浙江兰溪政府又一次合作,签署“高性能圆柱锂离子电池项目”,项目计划投资23亿元。 这些项目加在一起,投资总额已经达到1066亿元。钱从哪儿来? “公司将自筹资金安排。”上述公司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如是回复《华夏时报》记者。但根据公司今年半年报,公司账上的货币资金为95亿元,上半年的净利润仅为3.72亿元。面对1066亿元的投资总额,记者追问怎么安排资金。得到的回复是“这个后续要看每个项目的具体进度,每个项目的具体时间也不一样,会综合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欣旺达最新公布的义乌项目和宜昌项目,都没有公告项目投资起止时间,项目何时开工何时能建成,公司都没有对外披露。 “这个一般都不披露的,因为可能没有那么断定的去判断需要多长时间,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就拿义乌项目来说,首先我们要竞标地,然后要建厂房,然后要配产线,后面还要产能爬坡,每个阶段都不一定。”上述工作人员如是表示。 但《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欣旺达以前是会披露具体时间的。以2021年3月的成都项目为例,公司当时披露,项目一期计划2021年实施,项目二期计划2023年实施,项目三期计划2026年实施,每期实施周期约12个月。 对于《华夏时报》记者有关细节的追问,工作人员建议记者发采访邮件给董秘。截至发稿,采访邮件并未得到回复。 全行业跑马圈地 当前,动力电池行业正在全行业扩产,从行业老大到二三线厂商,所有人都鼓足了劲。 8月12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拟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资建设匈牙利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73.4亿欧元。此前,宁德时代曾公布其2025年产能规划为670GWh。 比亚迪2025年产能规划为600GWh,而当前其生产的动力电池几乎为自家车型使用。 中创新航也干劲十足。根据中创新航的规划,其年产能将在2025年达到500GWh,在2019-2021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的销量从1.62GWh增长至9.31GWh,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39.7%,是中国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中唯一一家增速超过100%的厂商。此前,中创新航还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计划筹集资金约15亿美元,用于新建和扩建多个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的产业基地项目。 此外,国轩高科将于2025年实现年产能为300GWh的目标,其中包括来自海外生产基地的100GWh。蜂巢能源则表示将在2025年实现600GWh的年产能,该目标甚至超过所有二线动力电池厂商,剑指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动力电池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正在享受市场、资本双重投资回报。这个阶段的市场消费增长迅速,市场供给也快速增加,市场规模急剧扩大,各种投入持续走高,这个阶段的企业对资金更加渴望,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成为最核心竞争力,动力电池各家也千方百计开启各种花样融资。与此同时,面对行业的迅速增长,动力电池企业能够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红利,企业在业务增长、规模和估值等方面呈现多升局面,前期投资账面回报率超高并持续走高,吸引更多资本继续进入。”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他认为,在市场和资本的驱动下,动力电池行业发展会走向繁荣,行业投资进一步增加,呈现泡沫化,但最终会趋于平稳,行业供给和行业消费都会达到峰值。行业规范会逐步形成,行业管理逐步走向正规。随着行业进入门槛提高,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行业头部将会形成。“中国的动力电池发展相对欧美市场,起步较晚,但追赶速度较快。从2017开始,我国动力电池出口数量始终大于进口数量,出口金额大于进口金额。中国电池产能扩张速度和规模领先全球。参照其他行业国际经验,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强,生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内企业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王赤坤认为。 但需要要看到的是,动力电池产能扩张的同时存在一定重复建设。上周(9月15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目前成了一个风口行业,吸引了大量技术、资本向这个行业汇拢、集聚。“加之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转型升级方面的愿望,在部分省市、地方确实存在着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情况。”辛国斌表示。(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