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埃及横跨西南亚和北非,濒临地中海和红海,国土面积大部分是沙漠,是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人口超1亿。
埃及横跨西南亚和北非,濒临地中海和红海,国土面积大部分是沙漠,是中东和北非(MENA)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人口超1亿。 因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一下让埃及的新能源投资吸引全球资本眼光,市场突然火爆了起来。而埃及政府当局也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现了绿色转向的决心。 作为COP27的东道主,埃及在这次大会上已经与外国公司签署了十几项协议,在苏伊士运河经济区(SCZone)建设绿氢工厂。这些公司包括挪威公司Scatec、丹麦航运公司Maersk、法国的EDF Renewables、澳洲矿业巨头FMG集团旗下可再生能源公司FFI和阿联酋可再生能源公司Masdar、AMEA Power等。 印度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公司ReNew Power近日也宣称,将在埃及投资80亿美元建绿氢项目。 去年的时候,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下令起草一项国家氢能战略,准备投资400亿美元,在埃及建立氢能经济这个新产业。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与埃及政府合作起草了这个战略,该战略称,这“将为埃及成为低碳氢能经济的全球领导者之一铺平道路,并获得全球氢能贸易8%的市场份额”。 今年以来,已经有超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00亿元)的项目签署了意向。 埃及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长穆罕默德-沙克称,2022年是埃及的“绿氢年”。 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全球资本加持下,埃及的氢能经济大有起飞之势。埃及在发展氢能经济上有什么优势?资本为何看好埃及的绿氢投资?埃及发展氢能又面临什么障碍? 图说:埃及沙姆沙伊赫 COP27 举办地托尼诺·兰博基尼国际会议中心周围的建筑区 来源:Energymonitor/Nour Ghantous 绿氢价格最低到1美元/公斤,埃及成为绿氢新热土 绿氢对能源密集产业,以及重型或长途运输业达到碳中和目标扮演重要角色。绿氢可取代目前工业和运输部门中化石燃料制氢(灰氢及蓝氢)和化石燃料之消耗,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未来新兴能源。此外,从太阳能和风能所生产之绿氢也将协助新型能源系统整合。 正因为这些原因,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绿氢战略,埃及也不例外。 埃及的石油和矿产资源部长表示,埃及的目标是到 2030 年在其能源结构中达到 42% 的可再生能源,该计划得到政府目前正在制定的绿氢生产行动计划的支持。埃及将在中短期内将蓝氢作为一种低碳燃料进行扩张,而最终目标是转向绿氢。 埃及 2030 年战略侧重于三个优先事项——扩大天然气作为过渡燃料、制定国家氢能战略以及扩大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和风力。其中,埃及的天然气消费量自 2000 年以来增加了三倍,现在占 65%,之前则仅有 40%。 图说:埃及天然气产出与消费量 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天然气基础设施、液化设施、燃料市场、港口以及太阳能和风能潜力等因素,国际投资者对埃及绿氢市场展现出兴趣。此外,埃及还靠近未来几年对氢能需求巨大的欧盟和中东市场。 埃及政府已经意识到绿氢和氨生产、储存、进出口对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并考虑提供国家支持和税收优惠。氢能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手续也将简化——仅需一个许可证。 额外的激励措施包括海关进出口税率优惠、国家承担公共事业连接成本等。若项目在两年内投产,国家还可补偿50%的土地配置成本。 这些政策使埃及成为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可再生氢的热点之一。 埃及宣布的近80%的绿氢项目位于苏伊士运河经济特区(SCZONE),这里是通过阿拉伯湾连接欧洲、亚洲、非洲的全球物流枢纽。 由于容易进入全球市场,并对其关税和税收进行独立管理,苏伊士运河区正将自己定位为绿色氨气出口中心,并作为一个理想的地点,为未来脱碳航运业的船只提供燃料。 埃及也被视为欧洲未来绿氢的重要来源。欧洲已经制定了到2030年进口1000万吨绿色氢气的目标,以取代钢铁和化肥生产等难以碳化的行业中的化石燃料使用。 苏伊士地区拥有埃及最好的可再生资源,每平方米的太阳辐射水平为2345千瓦时,南部的风速高达12.86米/秒。 这将削减生产成本: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最近的分析表明,由于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以及公用事业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空间,在埃及生产绿氢价格可以低于1美元/公斤。 图说:埃及目前氢能使用部门占比(估算值),肥料占大部分 现有项目超500亿美元 今年以来,有一大群国际项目开发商和私募股权公司承诺在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投资绿氢和氨气项目,根据《环球零碳》的整理,这些项目的投资总额超过500亿美元。 比如今年8月,英国私募股权基金 Actis 和印度太阳能开发商 ACME 在内的公司与埃及当局签署了七份单独的谅解备忘录,为开发七个大型项目铺平了道路,如果实现,每年将提供 300 万吨绿色氨和 240 万吨绿色氢。 与埃及当局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公司和项目还包括: 1、ACME计划投资 130 亿美元的项目,每年生产 220 万吨绿色氢气; 2、总部位于英国、专注于非洲的发电厂专家Globaleq承诺为一个三阶段项目投入110 亿美元,该项目最终将包括一个3.6GW 的电解槽,以及 9GW 的太阳能和风能,每年提供200 万吨绿色氨。最初的试点阶段将包括一个 100MW 的电解槽,提供用于化肥生产的绿色NH ; 3、沙特阿拉伯开发商Alfanor计划投资 40 亿美元,每年提供 50 万吨绿色氨; 4、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UAE) 的基金经理Alcazar承诺提供 20 亿美元用于一项每年将提供 23万吨绿色氨的计划; 5、阿联酋的K&K计划每年提供 23 万吨绿色氢; 6、埃及的地中海能源合作伙伴计划投资 2.3 亿美元用于一个年产 12 万吨绿色氨的项目; 7、英国私募股权基金Actis承诺斥资 15 亿美元在 Sokhna 建设一个绿色氢和氨工业综合体,该综合体每年将生产 20 万吨绿氨; 8、印度ReNew Power公司将在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建设一个绿氢工厂,该项目将耗资80亿美元。一旦投入使用,该工厂预计将生产22万吨/年的绿氢; 9、卡塔尔投资局(QIA)最近也表示,它正在考虑在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投资一个绿色氢气和氨气项目,具体投资额没公布。 图说:埃及一个发电涡轮机部分由绿氢提供燃料 来源:REUTERS 埃及氢能发展面临的挑战 埃及的绿氢生产将在全球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打开巨大的出口机会,这对这个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国家来说是一个诱人的前景。 在截至6月30日的上一个财政年度,埃及的经常账户赤字为166亿美元。根据埃及内阁的说法,到2025年,新战略将使绿氢为埃及的GDP每年贡献100-180亿美元,为埃及增加10万个就业机会,并减少该国对碳氢化合物的依赖。 埃及在发展绿氢方面当然有它的优势,包括太阳能和风能的丰富和廉价,还有其在地中海的位置。 但埃及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在发展氢能方面也面临不少挑战。 1、首先是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电解槽的扩大规模。 如果埃及选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氢取代现有的灰氢,这需要发展巨大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这将需要总共36GW的专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相当于埃及目前总发电能力的60%以上。这对埃及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这种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能力将与埃及开发的总电解槽能力相联系,估计为21GW。在全球范围内,已开发的最大电解槽容量为几百兆瓦。因此,将规模扩大到GW级别,无疑需要时间,并需要大量的投资。 2、第二个挑战是氢气储存。 绿氢生产出来后,在消费或运输前需要储存。如果没有找到商业上可行的储存方法,这将是另一个层面的挑战。 对于气态的氢气储存,可供选择的是盐穴、枯竭油气田和岩穴。目前还没有关于埃及的盐穴和岩穴的数据。枯竭油气田可能是埃及的一个选择,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和西部沙漠地区有几个枯竭油气田。然而,这种储氢方案带来了挑战。在枯竭油气田储存氢气可能会有问题,因为氢气可能会与储层中的物质发生反应。枯竭的油气田可能含有硫磺矿物或气体,可能导致有毒气体硫化氢(H2S)的释放。 此外,在枯竭的油气田中储存氢气的方案是最昂贵的方案,其成本高于蓝氢生产的成本。 将低碳氢气储存为绿氨是目前最便宜的液态选择。就埃及而言,它不需要开发一个全新的储存和运输氨的基础设施。埃及已经生产了相对大量的氨。它是非洲最大的氨生产国,在氨的生产、储存和运输方面有成熟的经验。 3、第三个挑战是氢气运输。 目前全球生产的大部分氢气都是在其生产地附近的地方消费的。然而,从长远来看,低碳氢气的广泛使用将需要长距离的运输要求。这将是发展氢气经济的另一个关键挑战。 研究表明,天然气管道可以被重新利用,以满足100%的氢气运输或与天然气混合。埃及有一个成熟和相对较大的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该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有可能被重新利用来运输氢气,但这需要对该天然气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以评估其一部分是否可以被重新用于运输氢气。此外,在可能需要的地区或区域,可能没有管道容量。因此,需要开发一个新的专用氢气管道基础设施。这将是一个比管道再利用方案更大的财政挑战,特别是对于像埃及这样财政紧张的经济体。 4、第四个挑战是水的稀缺性 水的消耗虽然只占氢气生产总成本的一小部分。但是,中东和北非国家的缺水问题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低碳氢气项目所在地的范围。 埃及是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国家,严重依赖尼罗河作为其淡水的主要来源。埃及每年的降雨量不足80毫米。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不利的气候变化影响,预计在未来几年,水供应的可用性将成为埃及一个不断上升的问题。 电解过程需要大约9升的水来生产1公斤的绿氢。海水不能直接使用,因为它可能导致氯的产生和对电解槽的腐蚀损坏。然而,海水淡化可能是埃及避免使用淡水的一个解决方案。淡化水的成本不会大大增加绿色氢气生产的成本。但海水淡化将限制绿氢生产厂的选址,因为这些工厂需要在沿海地区发展。这对远离海边的工厂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环球零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