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石化集团4月10日宣布,“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经在路由选址、技术研究、工程建设方案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正在加快推进。
中石化集团4月10日宣布,“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已经在路由选址、技术研究、工程建设方案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正在加快推进。 该管道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建成后将是中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该管道将经过内蒙古、河北、北京等3省(市)9个县区,一期运力10万吨/年,预留50万吨/年的远期提升潜力。同时,将在沿线多地预留端口,便于接入潜在氢源。 该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未来,中石化还将依托“西氢东送”管道建设支线及加氢母站。 该管道已被纳入国家能源局今年3月印发的《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 中石化方面没有公布该管道的投资规模,目前也没有具体的开工时间。该项目定义为示范工程,非商业化开发项目。 该管道难以商业化运作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输送的是绿氢。 目前,全球的氢气生产以天然气和煤炭制氢为主,产量占氢气总产量的95%。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生产的氢气约占全球氢气总产量的5%,这类氢气被称为绿氢。由于成本、技术等原因,全球的绿氢生产都难以实现商业化开发,化石能源制氢项目则已实现商业化运行。 中石化在化石能源制氢、输氢上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其旗下已有金陵—扬子氢气管道、巴陵—长岭氢气输送管线、济源—洛阳氢气管道,最长投运时间约16年。 氢气里只有绿氢被认为是绿色能源,可以大幅减少难以电气化的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工业部门的碳排放约占全部碳排放的四分之一。 中石化对发展绿氢产业雄心勃勃。其已在内蒙古布局了鄂尔多斯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并规划在乌兰察布市建设大规模绿电制绿氢项目,通过建立“风光发电-绿电制氢-氢气管输-炼化与交通用氢”的一体化氢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产业链示范布局。 中石化集团董事长马永生今年4月表示,中石化锚定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正在加强氢能产业链一体化的投资布局。目前已建成加氢站98座,是全球在营加氢站数量最多的企业。在绿氢制备方面,中石化预计将在今年底投产国内最大的2万吨/年的库车示范项目,所产的绿氢将替代原来的化石燃料制氢。 目前,全球范围内氢气输送管道总里程超5000公里,基本都是化石能源制氢,且大多距离较短。美国建成的输氢管道超过2500公里,居全球首位。 全球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已超过300万公里。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学会副主席毛宗强对《财经十一人》表示,中国建成的输氢管道共有400公里,几乎都是化石能源制氢的输送管道,已稳定运行多年。中石化的“西氢东送”项目是对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中国的氢能产业的整体发展。 长距离输送氢气要注意防止氢致裂纹等氢脆现象。管输氢气与油气管道因介质流动与燃爆特性不同,在工艺设计与安全控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高压气态输送过程中,氢会逐步侵入并渗透钢材,引发钢材力学性能下降。 中石化已完成《氢气输送管道工程技术规范》的企业标准编制,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标准的空白。该规范涵盖了输氢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投产环节,为“西氢东送”输氢管道工程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氢能综合利用服务商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军对《财经十一人》表示,目前氢气在中国仍属于危化品管理范畴。为了达到防爆安全要求,长距离输氢管道的沿线设计和铺设有较大难度,但管线本身的技术难度不大,输氢管材并不比传统的天然气管材贵。 氢气运输成本取决于运输容量、距离和能源载体形式。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报告称,运输容量较低时,一辆卡车运输压缩氢1000公里,成本约为3.5美元/千克。运输容量较大时,将氢转化为氨运输的成本最低。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管道输送氢气的成本是等值电力传输成本的十分之一。 欧盟是全球发展绿氢的领头羊。欧盟的能源战略明确提出:所有氢能中只有绿氢与净零排放系统契合,欧盟将致力于成为绿氢设备制造以及零碳重工业的全球领导者。 欧盟氢能战略分三阶段实施: 第1阶段(2020-2024年):电解槽(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关键设备)容量扩大到6GW,可再生能源制氢产量达到100万吨/年。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使已经使用氢的应用领域实现脱碳,以及促进绿氢在新终端应用领域中的使用。氢气主要采用本地生产的方式,避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但同时做好基础设施扩建的规划,为现有的一些氢气生产装置加装碳捕集设备。 第2阶段(2025-2030年):电解槽容量扩大到40GW,可再生能源制氢年产量扩大到1000万吨。改造现有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泛欧洲供气网基础设施,实现绿氢运输。在氢能市场配置效率高以及跨境贸易无阻碍的前提下,与周边地区进行国际绿氢贸易。 第3阶段(2030-2050年):绿氢发展成熟。在所有很难实现减排且其他方案成本更高的行业中实现大规模应用氢合成燃料,包括空运和船运等。 IRENA的报告称,欧盟要实现2030年的氢能目标,需要投资240亿-420亿欧元以扩大电解槽容量;还需要投资2200亿-3400亿欧元,使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额外增加80-120GW;此外,还需要投入650亿欧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110亿欧元改造现有天然气工厂。(财经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