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源新闻网讯,昨天上午,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开幕。论坛期间,还将举行主论坛、九大专题分论坛、签约和揭牌仪式等活动。
能源新闻网讯,昨天上午,以“能源安全 绿色转型”为主题的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在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开幕。 开幕式后,与会领导来到华为、国家能源集团、隆基等展区,参观了论坛举办的科技成果展览展示。论坛期间,还将举行主论坛、九大专题分论坛、签约和揭牌仪式等活动。 下面是主论坛活动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200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先生的发言: 大家好,我是埃德蒙德·菲尔普斯,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邀请我在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 多年来,全球都在面临着气候变化问题,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专家们也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方面达成了共识。然而,要想实现既定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样,更广泛的社会共识和政府支持也不可或缺。总体上,有几点共识: 一、在某些方面,气候变化已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高昂的代价,甚至威胁到了生命。 近年来,随着海洋温度的上升,飓风和热带气旋的破坏力也在增加,高温导致海平面上升,已威胁到一些低洼城市。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空气质量变差。就在这个夏天,由于加拿大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森林大火,美国和加拿大的大片地区饱受其带来的空气污染困扰。最近,我们又刚刚见证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热浪夺走了数千人的生命。 二、造成当前气候变化的主因是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化。 燃烧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二氧化碳浓度水平不断上升。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经济学家杰弗里·希尔(Geoffrey Heal)调查了一系列为阻止进一步气候变化而采取的公共和私人举措。希尔教授提出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对自然造成的损害,在许多情况下是毁灭性的,不仅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和水有严重影响后果,而且对企业也是如此,比如那些依赖自然福利的企业,如授粉、水循环、海洋和森林生态系统等企业。因此,保护更多的世界“自然资本”,全球环境和自然资源有助于提高商业部门的资本回报率。更高的资本回报率促进企业提升他们投资总量水平,从而巩固或提升经济的生产力。所以,我们将为保护世界自然资本付出比此前更多的努力,让世界的自然资本和商业资本在一个互动的、共生的关系中增长。为此,整个世界必须放弃以耗尽自然资本为代价的迅猛经济增长。我们希望的是“绿色”的经济增长,即不会损害或摧毁环境的增长。同时,我们希望在不停止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改善环境,这会满足许多人对创新的需求——我稍后会进一步说明。 在一系列激励人心的演讲和采访中,经济学家、数学家格拉西埃拉·奇奇尔尼斯基(Graciela Chichilnisky)指出,除非我们采取行动阻止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长,并同时清除因工业化积累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否则人类生存的前景堪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存量不会自然消失,我们终究需逆转“碳”流入大气的趋势。能够“捕获”大气中碳的装置的技术已经存在多年,但是如何在不引发其他问题的情况下,防止从大气中清除的碳再次回到大气?奇奇尔尼斯基教授提出了一个系统,在市场上出售积累的碳用于商业用途。这与所谓的“碳市场”大不相同。在“碳市场”中,一家公司可能通过种植森林或支付现金来“抵消”其排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如果其中一些碳捕捉技术变得有利可图,私人部门就有动力去投入这方面的研发,甚至远超任何一个国家政府所能进行的投入。 还有一点,尽管捕获碳并将其供应给碳市场,在一段时间内是有利可图的,但可能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长期下去。随着市场上供给的增加,其价格很可能会下降。如果不考虑其他的干预因素,价格可能会降至某点,使其不再盈利,无论其在大气中存量如何。以上是我对大气中“碳”的科学和经济学的概述。 我现在要谈谈必须采取哪些措施以拯救人类免于灭绝,至少是面临灭绝的风险。如果说这些有力的分析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我们必须面对一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令人厌烦的现实。我的以下的演讲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问题;第二部分,贫困和弱势政府带来的困难;第三部分,我们如何平衡应对气候变化。 第一部分,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大部分生物学、技术和数理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在环境方面的研究可能带来一种暗示,就是既然专家们已经明确了经济政策应该走的方向,我们便可以高枕无忧了。我并不是在暗示专家们天真无知。相反,与许多业余公共政策讨论相比,我正进行调查的分析显得非常新现实主义。专家不会假设企业能自行监管,并且他们确实认识到企业始终追寻金钱。因此,他们说:“让我们将这种追逐利润的动机为社会利益服务”。这里真正的问题是公民们的天真,他们过于乐观地假设企业和家庭的价值观和态度并不重要,所有的公共政策制定者都会按照专家们的要求行动;所有公司出于社会或来自国家的施压,都愿意为他们造成的损害进行补偿;而且所有政府出于公共利益都愿意实施纠正性税收或碳排放交易行动,以便企业可以为他们造成的损害付费。一些公司是愿意合作的,杜克能源公司和中美洲能源公司自愿在中美洲种植森林以抵消部分排放,但控制环境损害并没有那么简单。一个问题是,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巨大并且还在持续增长,尤其是在不发达和中等收入国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种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存在导致了很多污染和环境损害;渔民可捕捞的鱼类资源日渐稀少;露营者引发森林火灾;几乎我们所有人都在不经意间浪费水资源。几年前,经济学家丹尼斯·施诺尔(Dennis Snower)引入了新的视角——观察环境损害。这些以及许多其他损害环境的“微观”行为经常被政府、社区和个人忽视。我想从中得出的教训是,在制定环保计划时,必须使用道德说服、呼吁所有个人,不仅仅是公司,唤醒他们的利他主义,自愿地控制自己的污染。 另一个相关但不同的问题源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具体地说,是工业化的不断深化。即使地球上的每个国家在人均产生的环境损害方面已经有效(或很快会有效),无论那个水平是多少都尽力降低当前水平。随着在工业化阶段国家中工作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我们仍将以相对较高的速度损害环境,即使这些工业化国家与其他国家一样快地取得进步,这将提高全球人均环境损害。显然,这一人口现象将使希尔教授提出的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举措变为一条荆棘丛生之路。但这更令我们坚定要求世界中所有参与方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以实现最佳可能结果。 第二部分,贫困和弱势政府带来的困难。 我们还必须直面这样一个事实,即不是所有的政府都能够抵抗既得利益,尤其是在小国家。可能有一些公司的实力足够强大,以至于它们可以无视政府发布的有关环保的限制措施。即使一家公司对政府没有影响力,也可能有很多人依赖它维持生计,以至于政府不愿意对其执行环境限制。然而,碳排放问题比几十年前我们所认识到的还要严重得多。一些专家呼吁采取更迅速的碳减排措施,我们也许尤其需要普遍性地转变政府和企业的经济思维本身,以创造变革。 第三部分,我们如何平衡应对气候变化。 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帕萨·达斯古普塔和合著者西蒙·莱文提出,我们应该摒弃基于“将人类视为依赖自然的顾客”的经济政策。他们建议,与其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分配方式来衡量经济福祉,不如发展一种包括公共物品,如“公海和热带雨林”的“包容性财富”体系。在这种观点中,生态系统是我们共同管理的资产。尽管未来有许多不确定性,但一个确定的事实是,气候变化不能单靠一个国家,甚至是少数几个国家来解决。 我想用一个问题作为今天演讲的总结。我们刚刚讨论了用于阻止进一步气候变化和扭转现有气候变化的重大进展,它们将如何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回报和包容度?我没有任何答案,但我相信这个问题很重要。如同我在《大繁荣》一书中所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认为劳动人口从工作中不仅获得物质回报,同时有非物质回报,无论是在公司、路边小店还是从事自由职业都是如此。 看一下绿色经济对工资水平和工作机会的影响,可以肯定地说,新能源如太阳能的引入,已经在商业部门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曾经惊叹自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业诞生以来,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而同期,煤炭产业一直在削减就业。但在我看来,这种现象说明不了什么。我认为,太阳能电池制造业中的这些新员工,不应该被视为对整个经济的总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当一个新的产业兴起时,其雇佣的员工通常来自其他行业,而非从大规模失业人群寻找适合的工人。最终产生就业净增加取决于新产业是否为经济带来了额外或特殊的东西,以及具体带来了什么。认为每个新兴产业都会提高总就业,这一想法很荒谬。如果我说得没错,经济理论表明,如果一个新型产业,比如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和安装产业,其生产方法比经济其余部分的平均产业更加劳动密集,那么它会导致就业净增长。然而,迄今为止我还没有从统计机构的产业数据中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产业变得高度资本密集,那我是不会惊讶的。 现在,我们简要思考下绿色经济工作的非物质方面。在我看来,解决气候变化的希望触手可及,得益于专家的想象力和工程师的才华,我们有能力扭转局面。现在重要的是,我们要回到正事上来,构思新的产品或生产方法,在市场上进行测试并尝试新的事物。我喜欢亚伯拉罕·林肯的观察,“年轻的美国有一种对新事物的极大热情——完全的狂热”。 当下美国的一个问题是,正在职场中的一代人严重缺乏那种精神。随着生态环境恢复计划的展开,以及我们迎接和解决的一系列国际挑战,我们必须设法重振那个时代,那个人们在工作中保持创造性和冒险精神的时代。那个美好的生活意味着踏上寻觅未知航程,以期在“影响这个世界”的同时,“让自己心中的花园开花结果”的时代,那个人人努力不枉此生的时代。人们担心,至少我担心我们的国家经济,其中许多已因维持稳定的需要而受到高度监管,并将会因绿色经济的名义而受到更多的监管。诚然,大量的监管可能很必要,但可能出现过度监管,而不是监管不足的问题。在努力拯救地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小心,不要扼杀美好生活的源泉。 本文系能源新闻网整理自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在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中主论坛演讲实录,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