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能源新闻网讯,10月31日,“2023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与2023“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即将拉开帷幕。
能源新闻网讯,10月31日,“2023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与2023“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即将拉开帷幕。 此次大会,环节众多,各路政界人士、行业领袖、学术代表集聚一堂。 在第八届国际储能大会主题论坛上,众多业界权威到场,其中包括: 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SNEC光储氢产业联盟盟主朱共山,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院士, 天能控股集团副总裁,储能事业部总裁王团维先生, 电子科技大学朱利宏教授, 上海交大化工学院马紫峰老师, 华为数字能源管理全球电站业务总监王国军先生, 国家电网发展部二级顾问(正局级) 国网新能源云项目负责人刘劲松。 以下为第八届国际储能大会主题论坛环节中天能控股集团副总裁,储能事业部总裁王团维先生的演讲: 王团维:我来自天能集团,在做储能,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机会来汇报储能的一些想法。汇报三个内容:首先是对能源的理解,然后是对能源革命的理解,三是如何践行国家战略,来进行储能现代化新能源的解决方案。 一、何为能源? 什么是能源?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电,当提到能源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电,但我今天想跟大家说一个常识,电作为能源来讲安全级别非常高,如果顺时停电带来的破坏性和损失比逆行停电更大,理解这点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储能的意义和作用。能源和物质是相互转换的,我是70公斤,我每天躺在床上不动,大概需要80瓦克,就是每秒钟80焦耳,也就是700万焦耳食物的力量,也就是1700大卡左右的能量。我们在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自然界首先是二氧化碳,排出氧气,我们在进行着能量的交换,理解这点有利于我们利用现代化新能源的建设方案。 我们对能源理解是有限的,全球有80亿人口,是什么养活了80亿人口?倒退一百年,全球人口增长了4倍,不良营养人口占比由65%下降到现在的10%以上,背后是能源。再看物质,放眼世界是有四大物质组成的,也解决水泥、钢铁、塑造、氨。2022年,全球产量41亿吨水泥,19亿吨钢铁,7亿吨塑造,3亿吨氨,不容易被其他材料取代。这四种消耗了主要的能源供给的17%,而且燃烧化学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25%。 物理学家罗伯特.艾尔在最近著作中讲“能源是所有经济体的核心,经济基本上是一个提炼能源,将其加工后,转成资源的系统,也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果不了解能源,真的无法了解我们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能源。 二、能源革命 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革命的变迁,第一次工业革命因为蒸汽机的发明,煤炭成为主要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取代了煤炭,成为了主要的能源,第三次工业革命,天然气储运技术的突破,成为世界的能源,现在世界的能源是三足鼎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实是风光能源,风光能源将与石油、天然气、煤炭四分天下。风光波动性比较大,所以必须要有储能,第四次能源革命就是风光储电。 为什么是风光电呢?难道我们地球上的煤炭不够使用吗?难道我们地球上的石油不用使用吗?还是天然气不够?都不是,是因为地球的温度不够上升,如果地球的温度上升到2倍,我们人类的生命将受到危险,因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影响着地球温度的上升,是不是说二氧化碳排放多以后,我们的空气质量受到影响,这个影响是非常小的,事实上对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气侯温度上升2度,我们地球上刚需资源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粮食危机,因为1公斤的谷物需要200-400公斤的水进行光和作用,我们的水和粮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地球的温度是不能再上升了,所以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就有了《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欧洲要2025实现碳中和,我们是30/60实现碳中和。 风光电储快速地发展,市场非常大,未来的能源架构体系是发电和原电,中间有储能,形成新型的电力体系。特高压解决空间错配,储能解决的是时间问题,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将核准开工10交10直线路。特高压解决空间的问题,但是必须由储能解决时间的问题。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刚才赵院士和朱主席已经汇报过了,我不再重复。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都发生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目的是灵活调度和保持电网的安全稳定。 不同的储能技术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储能主要看两个,一个是时间问题,看储多长时间,一个是看储多少,所以我们纵坐标看时间,横轴标看储的能量多少问题。目前的储能在电化学领域主要是磷酸铁锂电池,新型储能磷酸铁锂占比占到90%以上,传统储能和新型储能加起来,还有抽水储能,依然占到80%多,但这个结构未来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的能源结构由当前的能源结构图变成未来的能源结构图,“西氢东送”,庆和电耦合,这是对未来能源的展望。 三、天能集团是如何落实国家战略的 第一,天能的介绍。天能集团是制造电池,制造铅酸电池、锂电池、钠电池,还有氢能力电池,不同的是一边生产电池,一边回收电池。天能集谈战略是一个使命: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商的;两个生态圈:铅酸和储能两个千亿级生态圈;三轮驱动,三化引领、三链融合,这是我们董事长的战略思想。董事长是做实业起家的,他要插上资本的翅膀和科技的翅膀,为什么要插上资本翅膀和科技的翅膀?是因为实业是靠劳动力和资本,是生产函数,资本是福利函数,节点是函数点亮。我们根据三链的融合,构成了两大生态,因为在电池制造行业,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主要成本是材料,而且有卡脖子的技术,还有物流体系,现在全球都在脱钩断链,影响巨大的是制造业。我们要根据价值链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态战略,改变过去的竞争性战略。董事长还有三化的战略:组织要平台化、运营要数字化、市场要全球化。还有四大电池体系。 我们在电池制造和电池回收取得了竞争优势,现在每年铅酸电池的产能是140GW/h,回收电池使用量达到150万吨,处置量120万吨,每年使用的铅是350万吨,到2025年我们铅酸电池三个指标回收量、处置量、使用量都超过350万吨。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64000万吨,一氧化碳630万吨,相当于种植7亿棵树。我们运用了数字化营销,让我们的门店上线。在回收体系,我们进行电池的回收,打通了整个产业生态。 储能产业链,我们在储能产业生态上也是进行了电池制造、集成系统和能源解决方案的布局,电池制造和电池制造上,特别在锂电池回收取得了优势,现在着力打造能源解决方案。储能的场景是很重要的,安全是前提、脱碳是目的、场景是需求、成本是关键、数字化是技术,根据这五个要素进行储能战略的布局和技术的选择。 第二,天能储能解决方案。天能集团和甘肃庆阳、金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进行了发电侧的储能,目前来讲我们发电侧的储能仅仅实现了共享,还没有实现独立。这个天能集团和中国大唐合作的鲁北共享储能项目,这个项目是既独立又共享,这就是我们表现的储能项目。刚才朱总说他给能源局写信,强行排除的增产开始松动,我们天能集团在储能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山东的储能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可以进行容量租赁,可以进行电量交易、现货交易,可以响应调频调峰,但是共享储能电站的利润也是非常难以实现,甚至是亏损的,为什么呢?这主要是电池的储电成本在目前的碳酸锂价格上,一度成本也要3毛钱以上。现在的千瓦造价要达到1500万以上,循环6千次,除以6千次就是2毛钱,加上运营是1毛钱,发一度电1毛钱,储一度电要3毛钱,所以需要新的技术突破,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业态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甘肃现在可以进行容量租赁,但不能进行现货交易,所以是共享还没有独立。 我们的想法和朱主席的想法一样,应该在政策上引导,不是强行排除。因为强行排除的政策发一度电2毛钱必须要排除,增加成本,因为储能成本是3毛钱,经济政策不具有激励性,只有惩罚性的时候,执行就不好。现在来看,我们发电侧排除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仅仅6%,效益非常差。就是说强制排除的政策效果并不好,对于发电企业来讲是成本,不具有积极性。 这是天能集团和国电投、太阳能谷共同合作的,建设的工商业侧共享储能示范项目。我们有7个企业,全年的用电量是4.66亿度。当我们共享储能电站建立起来的时候,只有天能的7户企业能够享受稳定的电源,才能享受低电价。如果我们是绿电,还可以进行碳的管理,而且我们还可以进行能源管理。但是除了我们天能企业,这个园区的其他企业无法实现的,事实上我们认为在技术上是没有障碍的,是制度性障碍,应该在园区内有所突破,就是输配电网系统的改革应该有所突破。 这是源网荷储,我们天能集团和庆阳在共同探讨源网荷储的项目,因为西北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如何输到东南,我们觉得应该把数据中心搬过去,就是把核搬过去,不仅是数据中心,像我们电子制造企业,高负荷的企业搬到靠近电网点,因为特高压投资比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效率优先。除外以外我们发展氢能源,电是发电、输电、运电、派电一次完成,因为只有能源的属性。氢具有物质的属性,制氢、运氢、储氢可以分开,所以我们觉得应该通过风光电氢变成物质进行储存和利用。如合成氨、甲醇等产量。 天能也生产氢燃料电池,我们明天要发布两款氢燃料电池,80KW和130KW。我们除了做电池以外,还做制氢。氢已经热起来了,是一个风口,明年才是储能的元年。事实上大家说现在储能很热,这是舆论在热,事实上行业还没有真正热起来。氢燃料电池现在开始热起来了,而且有大量的投资开始制氢,为什么?就是因为风光电的发电成本,风光电的造价在降低,光伏的千瓦造价3000多元,风电的造价5000万左右,发一度电1毛5左右,风光电制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是绿氢,所以制氢的行业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风口。天能氢燃料电池主要用于公交车和中卡,因为我们是根据场景去开发产品。 氢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大,我不再解释了。我们非常相信储能的未来市场是非常大的,目前的产能过剩是因为下游的商业化程度还比较低,政策还没有推动商业化快速发展,上游的产能比较大,未来这个行业是非常有前景的,是万亿级的市场。谢谢各位! 注:本文系能源新闻网整理自“2023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与2023“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中第八届国际储能大会主题论坛实录,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