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14日,由高工储能、高工产业研究院主办的2023高工储能年会在深圳举办。
12月14日,由高工储能、高工产业研究院主办的2023高工储能年会在深圳举办。高工储能董事长张小飞表示,“扩张、过剩、出清、洗牌、淘汰”是动力电池周期性规律,储能也已经出现了上述周期性规律。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从年初至今,储能电芯价格已经对半折,储能系统价格也几乎腰斩。国联证券研报表示,价格战后储能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早期通过渠道复用率先出海的厂商或将打造更强技术壁垒。 储能产业打响价格战 12月4日上午,中核汇能有限公司2023—2024年度储能集中采购开标,其中5G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标段共吸引了68家企业投标,最低报价为0.638元/Wh,价格再创新低。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此前统计,电芯方面,截至2023年10月,以主流的280Ah大容量电芯为例,厂家报价在0.47—0.6元/Wh左右,相比年初电芯价格下跌幅度超过30%。系统方面,截至2023年10月,1h、2h、4h时长储能系统设备均价为1.12元/Wh、0.9元/Wh和0.85元/Wh,相比年初价格下降幅度超过30%。而近两个月,无论是储能电芯还是储能系统,价格均进一步下跌。 张小飞预警称,全球储能大时代到来,伴随而来的是储能行业进入周期性发展阶段。未来或将“剩者为王”,企业要绑定核心客户,谨慎扩产布局,减少不必要开支,保持现金流。行业不要“恶向胆边生”,应专注核心技术,做好未来2年的技术储备及资金储备。 欣旺达能源科技总裁李章溢表示,储能产业增长趋势确定,但也面临赛道玩家激增、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他认为,储能行业发展存在周期定律,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下行业困局。企业应保持行业初心,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坚守技术创新及品质安全两大核心要素,坚持长期主义发展路线。 天合储能总裁孙伟称:“‘内卷’其实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件好事,比如将资金、人才‘卷’到这个领域。光伏的辉煌就是最好的例证。目前中国光伏已经在全球形成(优势),未来储能亦有望实现同样的发展规模。” 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表示,储能行业正处于迷茫期和震荡期。海辰储能坚持以“长期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储能产业的发展,坚持“满足用户需求比赢得竞争更伟大”的理念,在越“卷”的时候,要有信心成为一道光照向别人。为此,海辰储能将分“三步走”:第一步:让储能电池足够便宜;第二步:让储能终端足够安全可靠;第三步:让绿色能源足够便捷普惠。 智佳能营销中心总经理何林奇表示,储能行业竞争加剧,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装备企业也在持续“内卷”。对此,智佳能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第一是设备的降本和升级;第二是助力锂电产线建设过程的成本降低和调试加速;第三是长期赋能电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降低。 储能出海成重要方向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11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销量为84.2GWh,环比增长12.3%。其中,储能电池销量为16GWh,占比19.1%,环比增长15.1%,销量增速快于动力电池。 在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下,出海已成为储能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张小飞表示,从2022年到2024年中美欧装机量及预测来看,全球储能正在迈入大时代。而从2019年到2026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格局来看,中国实际上已经开启了全球储能时代。 平安证券研报表示,大储方面,尽管国内需求高速成长,但参与者增加和供给端竞争加剧的问题日趋凸显,2023年储能系统招标价格持续走低,国内大储业务未来盈利水平预期不明朗。户储方面,欧洲气价回落和高利率导致户储需求走弱,同时户储前期库存积压问题凸显,2023年下半年以来户储企业业绩明显承压。 平安证券认为,在储能方面,国内大储竞争白热化,海外大储格局相对较好、盈利水平明显更优,已经在海外大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突破的国内储能集成商有望持续受益于海外大储的高成长和高盈利水平。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11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出口17.9GWh,环比增长23.3%,占当月销量21.3%。 目前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国企业已占有一席之地。10月30日,全球能源资讯公司Wood Mackenzie发布了2022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BESS)集成商市场份额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前五名BESS集成商出货量占总出货量的62%。 排名全球第一的是阳光电源,占据16%市场份额,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登顶。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储能系统集成商Fluence和特斯拉,各占据1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和第五名的分别是比亚迪和华为,各占9%市场份额。 可以看到,全球排名前五的BESS集成商中有三家都是中国企业。而从亚太地区来看,中国BESS集成商已占据86%的市场份额。 国联证券研报表示,价格战后储能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早期通过渠道复用率先出海的厂商或将打造更强技术壁垒,一方面于国内价格战期间可通过出口订单获得较高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出清,有望凭借国内市场化交易的完善和自身预测能力的提升共振,获取更高市场份额。 多重动力驱动储能行业业绩改善 近年来,储能行业利好政策频出,加速行业发展。 去年年初,《“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25年,新型储能将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2030年,新型储能将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 3月底,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将提升用户侧分布式电源与新型储能资源智能高效配置与运行优化控制水平。 今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其中将“加强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建设”纳入发展重点任务。 从业绩上看,今年三季度储能行业业绩持续改善。据海通国际研报统计,2023年三季度储能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856.44亿元,同比增长13.49%;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3.02亿元,同比增长11.76%。从毛利率上看,三季度储能行业平均毛利率为23.56%,同比增加3.56个百分点。 海通国际认为,在光伏风电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储能提升电网运行安全和稳定性的作用日益凸显,政策层面的支持和产业链中电池等环节的持续降本有望推动行业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行业高速发展,新公司涌入较多,而龙头公司在成本、规模和产品品质上更加优势,有望在新一轮的行业周期中胜出。(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