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华宝新能峰会圆桌:解码全场景家庭绿电的“零碳生活方程式”
华宝新能峰会圆桌:解码全场景家庭绿电的“零碳生活方程式” 2025-02-24 13:27:32

摘要:当屋顶的光伏瓦与阳台的储能设备成为家庭“新基建”,当一度电的生产与消费从工业流水线回归生活场景,家庭绿电正在重塑人与能源的关系。

\

当屋顶的光伏瓦与阳台的储能设备成为家庭“新基建”,当一度电的生产与消费从工业流水线回归生活场景,家庭绿电正在重塑人与能源的关系。在华宝新能主办的“向光而行,共创零碳生活”全场景家庭绿电创新峰会上,一场汇聚国内能源领域顶尖力量的圆桌论坛,为这场变革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如何让零碳生活从愿景落地为日常?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 董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吕建中博士担任此次论坛主持人,论坛特邀重量级嘉宾。阵容包括:华宝新能董事长兼总经理孙中伟、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及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建筑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向昱、商道咨询管理合伙人刘涛、中国能源网总编辑李孟鹏及潮电智库总编鲁修稳等业界领袖齐聚,以多元视角共探家庭绿电的未来图景。

一、定义升维:从能源迭代到生态重构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与消费的一体化”“低碳可持续”……圆桌开场,嘉宾们对“家庭绿电”的多元注解,指向同一个内核——它不仅是能源形式的迭代,更是一场从生产逻辑到生活方式的系统性变革。潮电智库总编鲁修稳用一句话定调:“重构发电、储能、用电逻辑,本质是重塑人与能源的关系。”

华宝新能董事长孙中伟从产业实践角度指出,家庭绿电正从单一设备向"可负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进化。其"全场景"方案覆盖屋顶、阳台、庭院及户外场景,通过发电、储能与智能管理模块的系统集成,构建起四维一体的解决方案。这种体系化思路与鲁修稳提出的"框架式变革"形成深度呼应,标志着行业从产品竞争向生态构建的战略转型。

二、挑战与突破:技术、成本与市场的博弈

“当前华宝新能最前沿最高端的家庭绿电系统售价约30万美金,但用户需要的是一辆‘Model T’而非‘手工超跑’。”孙中伟抛出的数据,揭示了行业规模化普及的关键瓶颈——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的博弈。华宝新能的解法是回归“第一性原理”,一方面通过材料科学突破与制造工艺革新,持续压缩光伏组件成本;另一方面依托中国锂电池产业链的集群优势,将储能系统成本降至海外市场的三分之一。

这一路径与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秘书长王向昱的观察形成呼应:“绿色建筑4.0标准要求全生命周期减碳,但若产业链上游无法提供平价解决方案,政策只能悬在空中。”她透露,深圳已有开发商在新建住宅预装光伏接口,这或许意味着家庭绿电正从“后装市场”走向“建筑标配”。

三、市场分野:政策“松绑”与用户“自驱”的全球实验

当国内讨论仍聚焦补贴政策时,孙中伟揭示了另一条路径:用户自驱的能源民主化。“在德国,一个家庭主妇可以自行安装阳台光伏系统,余电卖给电网赚取收益——这种‘用电自由’正在激发市场爆发。”相比之下,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居住密度高、产权复杂,但户外露营、庭院经济等新场景正在创造增量空间。

潮电智库鲁修稳用一组数据佐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欧盟太阳能发电量首超煤炭,其中户用光伏占比达37%。“当绿电成本低于市电,当屋顶电站的投资回报期缩短至5年,市场就会自我造血。”这也解释了为何华宝新能将2030年定为“平价临界点”——把系统价格拉至4.5万美元,让家庭绿电从“环保主义者的选择”变为“精打细算者的刚需”。

四、谁在定义零碳生活的“语法”?

“技术解决的是发电效率,但零碳生活的‘语法’需要用户共创。”中国能源网总编李孟鹏的发言,将讨论推向更深层。他举了一个典型案例:某品牌将储能柜设计成智能家居控制中枢,用户为体验智能联动功能而购买绿电系统——当减碳成为美好生活的“副产品”,市场教育便自然发生

这恰与孙中伟的实践形成闭环。在华宝新能的‘实验室’里,曲面光伏瓦不仅是发电装置,曲面光伏瓦不仅是发电装置,更被赋予建筑美学的基因——让科技设备隐于东方人居的美学语境中。储能设备则可以随时化身“智慧能源管家”,通过AI预测用电习惯自动调度能源,在无声调度中重塑人与能源的共生关系。“我们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设计一种‘用电哲学’——让能源从消耗品变为生活伙伴。”

\

尾声:50年与一个“纯粹”的赌注

“用50年去做一件极具挑战但意义非凡的事,这是华宝新能的答案。”孙中伟的结语没有华丽辞藻,却道出了能源革命的本质:它需要的不是颠覆性口号,而是穿越周期的初心与定力。或许正如论坛主持人吕建中所言:“当一家企业甘愿用半世纪打磨一个愿景时,它书写的早已不是商业故事,而是文明史的一页。”

此刻回望峰会主题“向光而行”,那束光不仅是太阳的能量,更是一个行业对初心的坚守——在技术、成本与人性的交织中,寻找零碳生活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