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2月27日,云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消息:“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军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2015年2月27日,云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发布消息:“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军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为配合省纪委快速查清和军的违纪问题,深挖其他问题和线索,云南省委第一巡视组奉命进驻该集团开展专项巡视。
预期落空,陷入僵局
让巡视组意外的是,巡视组进驻集团后的一段时间里,虽然接到不少电话、信件、邮件,但大多是反映个人诉求和一般性问题的,个别谈话也仅获得一些粗线条和现象性的问题线索。原来预期的“热闹”的举报情景并没有出现。
为什么会这样呢?如何才能高质量完成省委交给的专项巡视工作任务?怎么打破这样的僵局?
抓住关键,有的放矢
为找准突破口,巡视组组长多次召集专题会议,认真对省纪委提供的情况和巡视组进驻该集团后接受信访、个别谈话、网络等渠道收集到的重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结合该集团的行业特点和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领域、环节,进行“碎片”整理和“拼图”。
“知情人可能害怕遭受其利益关系人的打击报复,担心‘引火烧身’而不敢反映”“有的违纪问题手法隐秘,一般党员干部群众很难掌握”“如果拿不到关键的铁证,手中没有‘杀手锏’,继续开展常规谈话意义不大……”经过反复推敲,巡视组得出这样几个结论。
找到了关键点,拿准了病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于是,巡视组决定把巡视重点放在干部群众、网络反映强烈的煤矿资源收购领域和审计发现私设“小金库”的某铝业公司,以及群众议论较多的该集团下属经贸分公司和房地产公司上。
兵贵神速,战机稍纵即逝。巡视组迅速调整战术,安排专人负责,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调阅了该集团煤矿收购和上述3家企业的部分相关资料,以及集团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会议记录,以求从中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的“蛛丝马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几个日夜在资料堆里深挖细查,巡视组掌握了该集团2005年以来近50个煤矿(含探矿权)收购的具体时间、金额、主要负责人、经办人、技术负责人和参与人、原矿主和部分“矿权定价”“会议研究”等情况,以及铝业公司建设、生产和物资供应商、产品销售商等相关情况,一些违纪违规问题逐渐“露出马脚”,如该集团投资7亿多元收购的10余个煤矿(含探矿权),地面设施建设了不少,但因各种问题,竟然10多年没有产出一吨煤,每年还要不断投入资金“探矿”和管护,成为集团的严重“出血点”;有的花巨资收购的煤矿根本不具备开采条件,成为集团沉重的包袱;不少煤矿收购前,不搞调查评估或调查评估走过场;有的煤矿是先谈好价后再请中介机构评估,收购程序完全倒置;在查阅某铝业公司财务资料中,发现该公司将年生产所需数十亿元的原料采购权和产品销售权完全交给同一老板控制的3家民营企业掌控经营……
巡视组分析认为,该集团花巨资收购“空矿”“贫矿”“废矿”,绝不会是因为业务生疏,里面肯定隐藏有重大问题。
精准打击,形成震慑
在掌握大量“书证”(会议记录、财务资料等)和相关基本信息后,巡视组较为精准地挑选了一批责任人、当事人、知情人等作为谈话对象。同时,根据不同谈话对象和需要弄清的问题,精心准备了针对性极强的“清单式”谈话提纲,谈话方式变为准备充分的“二对一”和“询问式”,基本封住了被谈话对象对问题线索的“退路”,使其无法回避问题和矛盾。
效果“立竿见影”,有的谈话对象谈得脸色发青、虚汗直冒……有的谈话对象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不但回答清楚了巡视组“清单”上要了解的问题,还主动向巡视组提供了很多重大问题线索。此后,一些想给巡视组反映情况的知情人,也从观望、犹豫、徘徊中走出,主动联系巡视组反映了一些较为翔实的问题。至此,涉及和军的大量违纪问题线索被挖出,一些领导干部和中层管理人员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也浮出水面。
打铁还需趁热。巡视组及时将情况整理上报省纪委。很快,和军因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查,该集团原副董事长兼总经济师董某、原常务副总经理李某等3名集团的“老虎”,以及下属企业的6名处级“硕鼠”也被查处,还有一批集团中层管理人员也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在查找违纪问题线索的同时,巡视组还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向省委上报了《巡视煤化工集团情况反映》,既客观反映了该集团的真实情况,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意见建议,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政府和相关部门拉开了对该集团全面整治的序幕。该集团干部职工普遍反映“我们的企业有希望了!”(一财网 云南省纪委/李汝林 黎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