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京和张家口携手备战2022年冬奥会之际,两地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战略,以展示在治理空气污染和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的成就。张家口已被列为首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在北京工作和生活6年,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保尔森基金会研究部副主任侯安德(Anders Hove)早已把北京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正因为熟悉北京也熟悉能源,他在近期的研究中建议,将整个京津冀地区设为“可再生能源并网试点区”。
建议京津冀协调发展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是支撑京津冀未来能源供给的重要支柱,并在京津冀的整体规划中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可再生能源并网难的问题一直是该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
在北京和张家口携手备战2022年冬奥会之际,两地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战略,以展示在治理空气污染和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的成就。张家口已被列为首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
截至2015年底,张家口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容量达到8吉瓦,计划到2030年增长到50吉瓦。但张家口城市规模较小,用电需求并不大,不足以完全消纳本地的清洁电力,导致张家口弃风率一直居高不下。
在保尔森基金会7月5日发布的报告《风光无“限”——助力京津冀可再生能源的领军之旅》(以下简称“报告”)中,侯安德认为,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挑战在于传统高碳能源过渡到低碳或零碳能源,具体到京津冀地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把清洁能源从张家口输送到北京和区域内其他地方。
由于弃风仍是京津冀地区甚至全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重大困扰,报告建议将降低弃风率作为未来衡量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
报告还建议,降低弃风率的并网试点可扩大到张家口之外,从而将整个京津冀地区设为“可再生能源并网试点区”,将张家口的清洁电力直接输送到北京和天津等电力需求较高的中心地区。
“2022冬奥会之前,如果在京津冀之内任何需要的地方都能用上清洁能源,绿色奥运就成功了”, 侯安德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时说。
用市场化调度强化并网配置效率
根据侯安德的研究,京津冀地区在电力需求和可再生能源分布特点上与德国和美国得州相似,京津冀或许可以在输电规划、调度和市场政策上从德国和美国得州经验中获得启示。
德国和美国得州通过新增输电线路、调整电力市场规则和电网运营模式,成功降低了弃风率。目前,德国和美国得州的弃风率低于年发电量的1%,且二者仍在不断完善政策:德国计划在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达到80%;得州计划在2015-2017年之间,将风电和光电容量提高1倍。
报告认为,德国和美国得州的主要经验主要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降低输电设施投资。德国大多数光伏发电设施都是屋顶式光伏系统,发电与用电距离很近。虽然也需要投资加强输配电系统,但远低于重点发展大型可再生能源电厂的投资。
二是加大可再生能源专属输配电设施的投资,费用由电力用户共同承担。德国法律要求电网规划机构和四大输电公司负责电网规划和建设,确保所有可再生能源都可以输送给用户。
三是交易活跃、透明的日间电力市场确保可再生能源电力可以优先调度。得州电力市场交易间隔短至5分钟,更符合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瞬变性特点,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成本。
四是扩大调度区域,实现统一调度。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联网,打破国内外界限;得州在全州范围内平衡电力供需确保清洁能源以最低成本输送给客户。
保尔森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执行主任莫争春解释说,原则上,区域输电能力的提升要与可再生能源的增长保持一致,并通过收取电费回收成本。
“在德国也是这样,我们不得不快速扩大配电系统。在现有配电网发达的地区,新投资压力较小,通过采用最新技术,条件良好的配电网还可以改造成智能配电网,扩大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规模,也避免了一些高昂的输电项目投资。”德国能源署署长Andreas Kuhlmann表示。(第一财经 记者 腾杰 实习记者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