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王汉杰: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必经之路
2016-09-26 16:57:21
摘要:中科院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王汉杰表示,我国能源结构、发展方式中存在问题,低碳发展、绿色消费,势在必行。
图为2016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现场
在“低碳发展促推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的主题论坛上,王汉杰表示,要正确认识气候变化与气候“变暖”----气候变化的“科学真谛”;改革开发以来的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使低碳、绿色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完善碳交易市场,是实施低碳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给企业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王汉杰指出,我国能源结构、发展方式中存在问题,低碳发展、绿色消费,势在必行。2010年,中国GDP总量是5.879万亿美元,相比日本GDP总量是5.474万亿美元,中国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4.6倍。据最新的统计表明单位GDP能耗中国是日本10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3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工艺技术落后以及监管不力造成资源消耗量过大,浪费严重。
以下为王汉杰讲话和观点汇总:
中国目前排放总量是全球排放的 25%,每年新增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 60%,是第一排放大国和未来全球排放增长主要来源国。
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建立分为准备阶段(2014-2015年)、完善阶段(2016-2020 年)、拓展阶段(2020 年以后)。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每年碳排放许可的期货市场价值将达到 600-4000 亿元,现货市场将达到 10-80 亿元。中国区域碳市场随即成为全球规模第二碳市场,仅次于欧盟。
我国碳市场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制度存在不公平。新成立的公司并不能享受到减排的优惠,而原有的企业即使已近停止生产还是能够享受到减排优惠。原有的企业不生产,而将减排配额在市场上高价卖出获得利润,这样导致了碳排放在初始分配时的不公平。二是没有针对碳交易和碳市场出台任何政策,没有形成一个可行的法律体系。碳市场没有标准可遵循。政府对于配额分配也较为随意,归属权问题受到质疑。
发展碳市场,必须强化管理文件的法律地位,要形成针对我国国情的政策,以文件形式确定碳排放权,维护履约企业权利,提升碳资产价值。政府部门应该转变服务意识,整合部门资源。随着碳市场覆盖范围的扩大,主管部门应扩大市场相关数据的透明度,增强对碳市场信任,扩大参与度,调节市场流动性。
碳交易要发挥市场职能,由政府“管控”转变成“服务”,发挥市场能动性,减少政府干预。除了加强市场职能外,碳市场需要扩大交易种类,不能仅限于配额市场部分,激发市场潜力,形成以配额市场为主,其他碳汇金融产品为辅的局面。只有扩大市场范围、才能让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要大力培养精通碳交易方面人才。政府要给予碳交易方面更多的培养经费和倾向性政策,为与碳交易有关的单位提供培训补助;要在各大高校开设碳交易课程,普及碳交易知识;政策性鼓励知名学者对碳交易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正确认识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的实质,“借力”应对气候变化,完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思想基础之一。减排大势已定,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碳交易是用经济、市场手段推动环保的国际通行办法。可能是最终解决我国低碳、绿色发展的“灵丹妙药”。气候变化、低碳发展催生的碳交易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为企业(能源、建筑(材)、机械制造、现代农林业等)社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挑战,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注:本文系能源新闻网经现场录音摘录所得,未经王汉杰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