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中国原油进口创新高 经济增长加速信号?
中国原油进口创新高 经济增长加速信号? 2016-10-14 13:24:36

摘要:如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石油行业率先显露出触底反弹的迹象,让外界看到了经济乍稳还增的一线曙光。

\
    能源新闻网 在经济增体增长放缓的趋势下,作为全球经济的引擎之一,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在近年有所减速。特别是在国家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的稳增长模式下,石油、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经济增长乏力的外在表现也格外令人印象深刻。如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石油行业率先显露出触底反弹的迹象,让外界看到了经济乍稳还增的一线曙光。
   海关总署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9月原油进口创记录新高808万/日,当月进口总量达到3306万事吨,同比上涨18.3%,月度进口量为历史第二高水平。与此同时,我国9月煤碳和铁矿石进口量同比都出现上升,分别为37.5%和8%。
   分析认为,国内煤碳企业开采量提升,10月煤碳进口增速不可能持续。而随着钢材同比出口大幅下降22%,10月铁矿石进口增速也不会持续。不过,作为衡量经济活力一个重要指标,原油的需求一直保持着旺盛势头,这对当前悲观气氛笼罩着的经济而言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
   进入今年以来,我国原油进口一直呈稳步上升态势。数据显示,1-9月,中国原油进口同比增长14%,至2.84亿吨。我国原油进口量上升,一方面,国内炼油厂商在低价囤油释放了一部分需求,另一方面,国内汽车市场对原油的需求增多,也促使炼油厂商在市场上加大了供应投放。
   无独有偶,全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9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6.1%,乘用车同比增长28.9%,销量创3年半以来单月最大涨幅。汽车市场持续活跃,提振了我国的原油需求。
   业内人士对汽车市场的火爆并不买帐,认为销售季和政府税惠政策的叠加,推升了9月销量的猛增,这种短期爆发式增长的模式很难持续。剔除政策和季节因素,汽车市场远不会达到这番火爆景象。
   统计局10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9月份CPI同比上涨1.9%,连续4个月处于“1时代”; 9月PPI同比上涨0.1%,结束了长达54个月的负增长。这代表着中国经济已现企稳之势,年内经济增速达到6.5%-7%的目标已无太大压力。
   “尽管中国经济短期不温不火,呈“稳中有增”态势,不过这种平衡终将会被打破。今年原油进口量一直保持上升,说明市场的需求已趋于回暖。在成品油库存积压严重的情况下,即使是国际油价偏低,炼油厂也不可能一直有着较高的加工需求。”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表示。
   一位经济学家则表示,“与石油相关的上下游行业有很多,油价在消费和生产环节存在极强的价格传导性,一旦油价上涨,就会把这种影响渗透到其他行业和产品当中去。从某种程度上讲,原油进口量上升,说明经济的需求正在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NYMEX原油期货今年跌破30美元/桶关口后已经反弹,目前油价徘徊于50美元/桶一线,令炼油企业获得了喘息机会。这次始于2014年的原油熊市,以及与之并发的大宗商品熊市持续有2年之久,基于时间周期和估值的判断,分析师已做出了见底预判。
   另据FactSet,分析师对美国石油企业的盈利前景比较乐观。分析师普遍预计,能源板块2017年将会实现307%的惊人增长率,理由就是预计明年油价将达到54美元/桶。
   该经济学家指出,原油需求和油价是经济增速的风向标之一,从原油需求和油价走势上看,中国经济升温的信号已然显现。这可能还需要社会发电量、CPI、进出口数据、PMI等数据进一步佐证,另外,经济增长也有滞后效应,但不可否认的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能源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