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产能过剩 PTA行业利润空间收窄
产能过剩 PTA行业利润空间收窄 2016-10-19 10:27:12

摘要:日前,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发布的《中国PTA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报告指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日前,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发布的《中国PTA行业发展研究与展望》报告指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PTA作为石油化工的末端产品,其主要用途是生产PET聚酯,进而生产涤纶长丝、涤纶短丝(纺织原料)及瓶级聚酯切片等产品。所以,PTA是链接石化和化纤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盈利水平大幅下降
  报告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的PTA产能从300万吨/年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5000万吨/年。但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处于关停状态的PTA装置产能高达1400万吨/年,约占总产能的近1/3。
  同时,与亚洲其它国家相比,中国PTA装置平均生命周期过短,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还容易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企,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通过对PTA装置竞争力的综合评估,报告的主要研究编制人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化处副处长白雪松表示,“未来5年,中国PTA市场很有可能出现约530万吨/年产能被关停。”
  产能过剩带来的是企业利润骤降。据报告统计,从2012年开始,PTA企业的盈利水平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行业平均利润从1500元/吨的高点急转直下,甚至在负利区间运行,众多企业的销售收入难以覆盖可变成本。
  在发布会上,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介绍,当前国内以PTA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数量维持在20-30家,产能集中程度不断提高。报告显示,国内PTA产能最大的两家企业约占全国总产能的40%,扣除关停和闲置装置,其实际运行产能约占全国PTA总产能的55%以上。“大企业对于市场价格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的盈利空间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龙头企业。”白雪松说。
  劣势产能“死而不僵”
  据介绍,作为PTA的下游产业,聚酯行业的发展早于PTA,1999年起我国就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聚酯生产国,PTA原料一度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2003年开始,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PTA行业,产能持续增长,供需两旺,2008年以后预期高利润的刺激更使相关投资达到高潮。
 
  “2012年开始,新装置大批建成,特别是大规模装置上马,PTA产能出现爆发式增长,在聚酯需求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市场出现产能过剩。”白雪松进一步强调,由于国内PTA企业在出口布局和贸易规则等方面准备不足,加之全球PTA过剩背景下欧盟、印度等反倾销毛衣壁垒的提高,也使得企业难以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增大了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
  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2014年以来,中国PTA行业却出现了一边大量产能关停限产,另一边新装置却不断上马的现象。例如,辽阳石化80万吨/年、扬子石化1#35万吨/年、宁波逸盛2#75万吨/年、珠海BP1#50万吨等大批装置长期停产,而另一方面,据报告不完全统计,2014年起,逸盛石化(大连、宁波、海伦)、大连恒力石化、珠海BP等不断有新项目投产。
  “由于产能过剩日趋突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部分竞争力较差的PTA装置不堪重负,处于长期关停状态。但由于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处于关停状态的PTA装置‘死而不僵’,无法实现产能升级。另一方面,PTA行业参与者出于产业整合、提高竞争力、挤占市场份额等目的,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不断上马新项目,造成PTA行业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白雪松说。
  此外,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也指出,与炼油、乙烯、芳烃等石油化工产业不同,中国PTA行业尚未形成全国范围的产业发展规划。PTA市场参与者大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观察和认识行业,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各方面也缺乏对国内PTA形势的整体认识。
  严格准入,强制退出
  报告预测,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2020年前),中国PTA行业仍将维持供大于求的状况,盈利形势不容乐观。
  对此,报告建议,加快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格准入门槛。针对PTA行业出台专项指导意见,提高新增产能准入门槛,提高能耗、物耗、环保、碳排放、可靠性等配套等技术指标,明确淘汰落后产能标准,要求新装置采用先进、成熟的生产技术。同时要完善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积极稳妥地处置“僵尸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与关停并转同步推行,避免落后产能反复进入市场。此外,在节能减排、环保和安全角度加强行业监督。
  针对PTA行业的多元市场主体,报告也提出,PTA企业应审慎投资、加强企业间协作共赢、建立国际合作渠道;行业组织则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和引导能力,促进有序经营;而相关中介和金融机构,需加强专业评价、充分评估风险,避免资金浪费。(中国能源报 姚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