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是如何让「生物质成型燃料」消费量居世界第一的?
2017-04-26 14:18:56
摘要: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可再生清洁燃料,在中国却发展缓慢,障碍重重。在很多经济发达、环保标准严苛的国家,使用成型燃料已成为替代化石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可再生清洁燃料,在中国却发展缓慢,障碍重重。在很多经济发达、环保标准严苛的国家,使用成型燃料已成为替代化石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瑞典就是一个成型燃料利用的先锋国家,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特点
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以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为原材料,经过粉碎、烘干、成型等工艺,制成粒状、块状、柱状,一定规格和密度的,可在生物质能锅炉直接燃烧的新型清洁燃料。由于成型燃料含硫量和含氮量低,配套专用锅炉可以达到很高的清洁燃烧水平,一般只需要适当除尘即可达到天然气的锅炉排放标准,是国际公认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以中国在运行项目核算,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与煤炭、重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比,单位热量费用比值分别约为1:0.85:1.7:1.5,成型燃料比煤炭供热贵约1/5,但比重油和天然气显著便宜。如果煤炭供热达到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同等的清洁水平,要增加除尘、脱氮、脱硝的措施,成本将显著超过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因此,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是经济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
瑞典生物质能源概况
瑞典是北欧最大的国家,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900多万。作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更因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和宣布2020年告别石油而受到世界高度关注。瑞典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增长了50%,温室气体排放量却降低了9%,成为首个名副其实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瑞典的成功减排,主要归功于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当前瑞典生物质能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36%,排名第一位。2009年生物质能首次超过石油成为消费量最多的能源,比水能和核能之和还多。其中成型燃料又是最重要的产品,约占生物质能源的80%。
2016年瑞典消费成型燃料240万吨,人均消费量约270公斤,居世界第一。瑞典有大约70家成型燃料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300多万吨,其中年产10万吨以上10余家,年产1万至10万吨10余家,其余大多是小型企业。全国20%的企业生产了80%的成型燃料。除本国生产以外,瑞典每年还进口成型燃料数十万吨。成型燃料广泛应用于发电,工业供热、蒸汽以及商业、办公和居民采暖。
瑞典位于寒带地区,每年供暖季长达7-8个月,生物质供热占其全部供热市场的70%以上。瑞典生物质发电多采用热电联产的模式,热效率通常在80%以上;近年更趋向于热电和成型燃料等多项联产,综合热效率达到惊人的95%以上。瑞典北部一个常住人口约4000人的小城市谢莱夫特奥,就因为拥有一个50兆瓦的热电和成型燃料联产工厂,成为瑞典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瑞典全国有超过10万个大中小型生物质供热站,供热对象涵盖机场、写字楼、工业园区、居民小区、商场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热水和蒸汽用户。典型的生物质供热站有高度自动化的无人值守系统。整个生物质供热系统十分清洁、高效、便捷。
在瑞典,除了电厂和随处可见的生物质供热站大量使用之外,成型燃料是居家日常消费必需品,可以很便利的从超市购买。家庭大多采用成型燃料专用壁炉取暖。新型壁炉外观精致,配备高度自动控制系统,每天加料1-2次,就可以满足全天取暖需求。
发展历程和驱动机制
瑞典是个缺油少气的国家,能源使用曾经长期依赖石油进口。进口原油价格飞涨和核能安全事故促成了生物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恰巧瑞典遭遇罕见寒冬,导致随后人口严重外流,经济受到重创。可再生、可本地供应的能源成为国家迫切的战略需要。到1979年石油价格再次狂飙,美国又发生了三哩岛核电事故。1980年瑞典经过全民公投决定到2010年逐步淘汰核电。
生物质能具有清洁、环保、碳中性的特点,并可以本地生产和供应。与燃煤相比,使用成型燃料供热可以使温室气体排放减少90%。瑞典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最终选择了以生物质能为主导的策略,并在1980年代初形成第一个发展浪潮。
瑞典生物质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坚定的政策支持,二是强有力的激励措施,三是先进的科技和标准体系支撑。
瑞典1991年实施的碳税政策催生了生物质能最快速的发展期。碳税政策使得石油燃料成本大幅上升,可再生能源因而具有了竞争力。数年间,燃油供热的价格逐步升高到翻番,结果将燃油供热逐出了工业和民用市场。1970年燃油供热占瑞典90%的市场份额,而到2010年,仅剩2%。这部分市场主要转换为生物质供热,2010年生物质供热占据70%的市场份额。民用供热方面生物质燃料与燃油相比价格优势明显,居民主要采用成型燃料供热。
1990年瑞典政府决定对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进行投资补贴,2003年又实行了绿电证书政策,要求企业消费者必须消费一定比例的经认证的“绿色电力”,否则就要购买绿色电力指标。而获得“绿色电力”认证的电力生产,则可以免除碳税,同时绿电指标还可进行交易。生物质发电是典型的绿色电力,并且大量采用成型燃料作原料。这两个措施促进生物质发电产业快速发展。当然随着碳汇交易平台的建立,生物质能是最大的受惠产业之一。
瑞典建立了完备的成型燃料研发体系和标准体系,是欧盟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相关设备和标准的主导国家。
先进的成型燃料生产技术和设备保证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
先进的生物质燃烧装备和技术,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而从原料收集到产品生产、配送、燃烧等环节,再到相关设备,相关操作规程的标准化,为产业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今欧洲成型燃料标准体系已被世界广泛使用和借鉴。
2000年之后,瑞典又实行了生物质运输燃料免税政策,促进了生物质运输燃料如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气等快速发展。瑞典生物质能源年利用量从1970年代的40太千瓦时增加到2012年的140太千瓦时。根据瑞典生物质能源协会预测,到2020年,瑞典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将达到约250太千瓦时。
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瑞典已经成功从1970年代70%-80%的能源依赖进口石油,转型到石油仅限用作运输燃料,而社区供热、工业供热和电力供应都主要使用生物质能源。
在很多国家都在争论是否应该支持发展生物质能的时候,瑞典做出了杰出表率,示范了在油价高企,环境问题严峻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一个国家如何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开发利用本地资源,短时间内成功将进口依赖型能源结构调整为可持续、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结构,建成了低碳经济模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中国不具备瑞典那样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是中国每年有十几亿吨农林废弃物亟需妥善处理,比瑞典的资源量高出几个数量级,完全可以通过成型燃料产业和相关生物质能产业的开发,为国家能源安全、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气污染物治理和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做出重要贡献。我们需要向瑞典学习如何制定有力政策,并长期稳定地支持研发和标准化工作,促进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的发展。
统一认识、坚定发展是关键。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环保部此前曾有多个文件明确成型燃料是“清洁能源”,但还是差点戴了“高污染燃料”的帽子。这亟需相关部委建立协调机制,共同推进。当务之急,是要抓住“压煤”的机遇,给予使用成型燃料与“煤改气”同等的政策待遇,提倡“煤改生物质”行动,并尽快建立国家级科技支撑平台。(《中国能源报》/朱万斌 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