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设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这家中国公司想干什么
2015-08-24 17:34:21
摘要:通过合力共赢的方式,目前北汽新能源已完成充电桩建设7000余个,其中包含1600余个公共充电设施,为新能源车主的用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所谓好事成双,就是如此。
8月21日,郑刚赴美国参加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首个海外研究中心——北汽新能源硅谷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仪式。
此前一天,这位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刚刚参加完距离青岛市区大概120公里车程的北汽新能源莱西基地总装车间竣工暨首批纯电动汽车交付仪式。
在硅谷,郑刚自豪表示,这是北汽新能源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为其成为中国甚至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提供了重要技术、人才资源支持。
在莱西,尽管厂房里新鲜的油漆味还没有散发殆尽,工厂外施工翻出的土壤还没来得及平整,但人们脸上的喜悦隐藏不住。
北汽新能源于2013年12月跟莱西签订合作协议,在此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一二期总投资约50亿元,力争2020年达到年产能20万辆。
其中一期完成总装、涂装及焊装三大工艺的车间建设、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并形成5万辆生产能力(截至今年年底)。二期工程拟增加冲压工艺,形成完整的汽车生产四大工艺,产能将达每年15万辆。
今年计划投产的两款产品分别为E150EV和威旺307EV两款车型。它们是北汽新能源最成熟且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两款产品,E150EV将主要满足大量纯电动汽车升级换代以及家庭第二辆用车的需要,威旺307EV将主要运用于快递物流、邮政、短途客运等小商务型用车领域。未来还将适时导入目前处于研发阶段的A00级纯电动轿车产品。
对于莱西,该项目的落地可为当地3000多人创造就业机会。对于北汽新能源,莱西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意味着它踏出了京外产能战略布局的第一步。
而北汽新能源硅谷研发中心的建立则成为其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此番北汽新能源走向海外、进军硅谷并非单枪匹马,而是联合动力电池和车联网领域的领先企业一起,合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
作为北汽新能源的长期合作伙伴,国轩高科、华东汽电将共同出资,与北汽新能源探索新的跨界合作机会,推动各自的高度发展。其中,国轩高科将凭借其在电池材料、电芯技术和电池管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协助北汽新能源实现电动汽车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整合。
华东汽电则将利用自身在汽车电子零部件、车联网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前瞻技术,助力北汽新能源提升整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水平。
回到国内,依托北汽新能源莱西生产基地项目,北汽集团和莱西市将打造国内第一家集整车生产销售和电池、电机、电控等零配件配套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争取到2020年园区总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北汽新能源多家配套企业也即将入驻园区,今年上半年开始,北京海纳川将组织至少4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入园;青岛特锐德也将带来集中式网络充电设施、智能充电桩等充电服务智能设备;国轩高科将与北汽新能源合作,分5期投入30亿元,在此建立一家5亿安时、产值200亿元的动力电池公司。
北汽新能源电动车今年3月在青岛正式上市,目前已经实现销量786辆,占青岛新能源汽车私人市场70%的份额。
至于为何选择莱西建厂,郑刚表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青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北航线的起点,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核心区。选址青岛、莱西,核心价值在于其市场基础大、产业基础好,以及全国布局位置重要性。”
当然,北汽新能源第一个外埠生产基地落子莱西,还有两个很现实的原因。首先,山东低速车市场繁荣,已经培育了一批电动车的消费者,北汽新能源希望自己的产品能满足这个市场对低速电动车升级的需求。另外,青岛是全国唯一一个承诺在202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退坡的城市。
目前凡是有地方补贴政策出台的城市,北汽新能源几乎都有了自己的渠道、网络和服务体系,但并不是简单卖车,按照郑刚的说法,是作为城市系统运营服务商,从规划到充电系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到车辆的销售服务、售后运营等几个业务系统齐头并进,用一个产业链条去突破一个城市,集团化航母式作战。
而为何在硅谷设立研发中心,郑刚表示,因为这里是引领科技行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北汽新能源海外研发中心落户硅谷,无疑为北汽新能源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自主研发基地和全球最佳资源的整合平台。
他认为,未来,在吸收引进当地优质研发资源和人才、进行关键与核心技术的开发过程中,北汽新能源自身的研发能力、科技实力和人才竞争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北汽新能源目前已在国内拥有在京8大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的优势技术资源以及富士康、庞大、特锐德产业链合作伙伴的产业实力支持。通过硅谷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AZARI、美国ATIEVA、意大利CECOMP、德国西门子、韩国SK等合作伙伴的的技术资源,从而实现技术、服务和商业运营模式的不断创新。
郑刚认为,此次北汽新能源硅谷研究院的成立也是北汽新能源和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变强、积极进入国际市场、融入全球产业格局的良好契机,将有助于实现北汽新能源“全球化”战略目标中“研发阵地的全球化”和“最佳零部件与合作伙伴的全球化”,进而为“市场与服务的全球化”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而作为北汽新能源开拓开外市场的先行一着,今年年初,北汽新能源已与美国高科技纯电动汽车设计公司Atieva公司签订了股权认购协议,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并取得了这家公司的第一套研究技术。
目前,北汽新能源与Atieva联合开展的高性能电动汽车设计研发工作正在硅谷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新车型预计将在明年北京车展期间亮相。另外,除硅谷研究院之外,北汽新能源已在德国亚琛筹备德国研发中心。
按照北汽新能源的中期目标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能必须50万辆以上,2020年年产量25万辆以上,2025年产量达到40万-50万辆。郑刚认为他们的自信源于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评估,以及对国家政策、市场走势的判断。
首先,市场走势。他判断,未来5到8年的时间,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70%以上,“这大概会重复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态势,凡是有理想有作为的企业都必须抓住这个市场。”
其次,产业政策。他认为国家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战略不会改变,继现有财政补贴政策之后,还会出台市场化的新能源支持政策。
其三,对于自身的判断。郑刚说,“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机会,唯一的战略窗口就是新能源汽车。此时不抓就贻误了历史给我们的最好机会。”
莱西基地建成投产是北汽集团全国新能源产业布局的第一步成果。北汽新能源还将利用北汽集团自主品牌在全国的12个制造基地,有效盘活存量制造资源,打造轻资产重共享的制造模式。目前除了北京、莱西,株洲、增城、镇江、黄骅、重庆等新能源基地也陆续投入或计划投入改造和建设。
2015年上半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行者,北汽新能源今年1-6月销量为6223辆,占全国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份额的23.1%,在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榜上独占鳌头,并高居全球纯电动销量第六名。
北汽新能源通过打造“2、3、4”(续航里程)、“高、中、低”(级别)、“大、中、小”(车体大小)完整新能源汽车产品组合,给消费者更丰富的选择余地。
而“卫蓝众享A+计划”的推出,让新能源车企从过去单一的B2C模式迈向了B+2C的 产业链生态圈转型。通过合力共赢的方式,目前北汽新能源已完成充电桩建设7000余个,其中包含1600余个公共充电设施,为新能源车主的用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郑刚认为,北汽新能源将成为北汽集团杀入国际市场与国际列强竞争的一艘快艇。他还有一个更大胆的向往,“我们希望新一代中国国民车能够诞生在北汽,诞生在我们手里,如果在退休之前能够出一个千万辆级别的平台,我们这一辈子死也瞑目了。”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涂彦平)
8月21日,郑刚赴美国参加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首个海外研究中心——北汽新能源硅谷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仪式。
此前一天,这位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刚刚参加完距离青岛市区大概120公里车程的北汽新能源莱西基地总装车间竣工暨首批纯电动汽车交付仪式。
在硅谷,郑刚自豪表示,这是北汽新能源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为其成为中国甚至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提供了重要技术、人才资源支持。
在莱西,尽管厂房里新鲜的油漆味还没有散发殆尽,工厂外施工翻出的土壤还没来得及平整,但人们脸上的喜悦隐藏不住。
北汽新能源于2013年12月跟莱西签订合作协议,在此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一二期总投资约50亿元,力争2020年达到年产能20万辆。
其中一期完成总装、涂装及焊装三大工艺的车间建设、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并形成5万辆生产能力(截至今年年底)。二期工程拟增加冲压工艺,形成完整的汽车生产四大工艺,产能将达每年15万辆。
今年计划投产的两款产品分别为E150EV和威旺307EV两款车型。它们是北汽新能源最成熟且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两款产品,E150EV将主要满足大量纯电动汽车升级换代以及家庭第二辆用车的需要,威旺307EV将主要运用于快递物流、邮政、短途客运等小商务型用车领域。未来还将适时导入目前处于研发阶段的A00级纯电动轿车产品。
对于莱西,该项目的落地可为当地3000多人创造就业机会。对于北汽新能源,莱西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意味着它踏出了京外产能战略布局的第一步。
而北汽新能源硅谷研发中心的建立则成为其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此番北汽新能源走向海外、进军硅谷并非单枪匹马,而是联合动力电池和车联网领域的领先企业一起,合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
作为北汽新能源的长期合作伙伴,国轩高科、华东汽电将共同出资,与北汽新能源探索新的跨界合作机会,推动各自的高度发展。其中,国轩高科将凭借其在电池材料、电芯技术和电池管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协助北汽新能源实现电动汽车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整合。
华东汽电则将利用自身在汽车电子零部件、车联网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前瞻技术,助力北汽新能源提升整车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水平。
回到国内,依托北汽新能源莱西生产基地项目,北汽集团和莱西市将打造国内第一家集整车生产销售和电池、电机、电控等零配件配套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争取到2020年园区总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北汽新能源多家配套企业也即将入驻园区,今年上半年开始,北京海纳川将组织至少4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入园;青岛特锐德也将带来集中式网络充电设施、智能充电桩等充电服务智能设备;国轩高科将与北汽新能源合作,分5期投入30亿元,在此建立一家5亿安时、产值200亿元的动力电池公司。
北汽新能源电动车今年3月在青岛正式上市,目前已经实现销量786辆,占青岛新能源汽车私人市场70%的份额。
至于为何选择莱西建厂,郑刚表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青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北航线的起点,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核心区。选址青岛、莱西,核心价值在于其市场基础大、产业基础好,以及全国布局位置重要性。”
当然,北汽新能源第一个外埠生产基地落子莱西,还有两个很现实的原因。首先,山东低速车市场繁荣,已经培育了一批电动车的消费者,北汽新能源希望自己的产品能满足这个市场对低速电动车升级的需求。另外,青岛是全国唯一一个承诺在202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退坡的城市。
目前凡是有地方补贴政策出台的城市,北汽新能源几乎都有了自己的渠道、网络和服务体系,但并不是简单卖车,按照郑刚的说法,是作为城市系统运营服务商,从规划到充电系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到车辆的销售服务、售后运营等几个业务系统齐头并进,用一个产业链条去突破一个城市,集团化航母式作战。
而为何在硅谷设立研发中心,郑刚表示,因为这里是引领科技行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北汽新能源海外研发中心落户硅谷,无疑为北汽新能源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自主研发基地和全球最佳资源的整合平台。
他认为,未来,在吸收引进当地优质研发资源和人才、进行关键与核心技术的开发过程中,北汽新能源自身的研发能力、科技实力和人才竞争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北汽新能源目前已在国内拥有在京8大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的优势技术资源以及富士康、庞大、特锐德产业链合作伙伴的产业实力支持。通过硅谷研究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AZARI、美国ATIEVA、意大利CECOMP、德国西门子、韩国SK等合作伙伴的的技术资源,从而实现技术、服务和商业运营模式的不断创新。
郑刚认为,此次北汽新能源硅谷研究院的成立也是北汽新能源和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变强、积极进入国际市场、融入全球产业格局的良好契机,将有助于实现北汽新能源“全球化”战略目标中“研发阵地的全球化”和“最佳零部件与合作伙伴的全球化”,进而为“市场与服务的全球化”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而作为北汽新能源开拓开外市场的先行一着,今年年初,北汽新能源已与美国高科技纯电动汽车设计公司Atieva公司签订了股权认购协议,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并取得了这家公司的第一套研究技术。
目前,北汽新能源与Atieva联合开展的高性能电动汽车设计研发工作正在硅谷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新车型预计将在明年北京车展期间亮相。另外,除硅谷研究院之外,北汽新能源已在德国亚琛筹备德国研发中心。
按照北汽新能源的中期目标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能必须50万辆以上,2020年年产量25万辆以上,2025年产量达到40万-50万辆。郑刚认为他们的自信源于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评估,以及对国家政策、市场走势的判断。
首先,市场走势。他判断,未来5到8年的时间,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70%以上,“这大概会重复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态势,凡是有理想有作为的企业都必须抓住这个市场。”
其次,产业政策。他认为国家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战略不会改变,继现有财政补贴政策之后,还会出台市场化的新能源支持政策。
其三,对于自身的判断。郑刚说,“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机会,唯一的战略窗口就是新能源汽车。此时不抓就贻误了历史给我们的最好机会。”
莱西基地建成投产是北汽集团全国新能源产业布局的第一步成果。北汽新能源还将利用北汽集团自主品牌在全国的12个制造基地,有效盘活存量制造资源,打造轻资产重共享的制造模式。目前除了北京、莱西,株洲、增城、镇江、黄骅、重庆等新能源基地也陆续投入或计划投入改造和建设。
2015年上半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行者,北汽新能源今年1-6月销量为6223辆,占全国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份额的23.1%,在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榜上独占鳌头,并高居全球纯电动销量第六名。
北汽新能源通过打造“2、3、4”(续航里程)、“高、中、低”(级别)、“大、中、小”(车体大小)完整新能源汽车产品组合,给消费者更丰富的选择余地。
而“卫蓝众享A+计划”的推出,让新能源车企从过去单一的B2C模式迈向了B+2C的 产业链生态圈转型。通过合力共赢的方式,目前北汽新能源已完成充电桩建设7000余个,其中包含1600余个公共充电设施,为新能源车主的用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郑刚认为,北汽新能源将成为北汽集团杀入国际市场与国际列强竞争的一艘快艇。他还有一个更大胆的向往,“我们希望新一代中国国民车能够诞生在北汽,诞生在我们手里,如果在退休之前能够出一个千万辆级别的平台,我们这一辈子死也瞑目了。”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涂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