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史上最全单晶多晶路线之争大盘点
史上最全单晶多晶路线之争大盘点 2017-06-02 13:51:05

摘要:一篇《低价中标、单晶众跑、多晶失落……如何看待这场单多晶拉锯战?》报道在光伏朋友圈内遭到“秒删”震惊了吃瓜群众。

\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夜,一篇《低价中标、单晶众跑、多晶失落……如何看待这场单多晶拉锯战?》报道在光伏朋友圈内遭到“秒删”震惊了吃瓜群众;2017年第11届SNEC光伏展前后,《上海SNEC是单多晶掐架场吗?》和《吕锦标:客观看待单多晶“口水战”》两篇文章,进一步将争议推向了前台。
        据能源新闻网查询公开资料所得,2007年的时候,单晶和多晶硅片产量平分秋色,后来靠着技术创新推动成本下降,多晶组件开始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市场占比也由原来的50%不断提升到80%以上。彼时单晶日益式微,到2015年,其市场占有率已不足20%。
        2015年,国家发发改委怎么等八部门联合宣布启动“领跑者计划”,旨在引导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该计划初步规划3GW示范专案,并分三年、每年1GW分批完成。而伴随着“领跑者计划”出台,单晶多晶的路线之争、“口水战”开始愈演愈烈。
        接下来,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历次的单晶多晶路线之争,以便读者对这两种产品、两个路线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单晶多晶一番战
        2015年年底,国内光伏媒体刊载了一篇题为《单晶or多晶:晶硅光伏市场 谁笑到最后?》的报道,此文在材料性能、铸锭与拉晶成本、切片成本和电池成本等维度进行了数据对比,得出了单晶更倾向于占绝对优势的结论。
\
        此后,2016年1月26日,有媒体发布《隆基股份:单晶将引领组件成本下降25%》一文。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认为,单晶VS多晶有四大优势,一是高可靠性,二是更美观,三是符合集约化理念、可节约5%-8%成本,四是每瓦发电量比多晶高出5%。
\
        2016年3月11日,多晶微信公众号发文《李世石0:2遇险 多晶10:0完胜》,从转换率、衰减率、成本优势、市场占有率、技术等指标方对多晶完胜进行了佐证,疑似对单晶展开反击。
\
\
        2016年3月15日,单晶龙头乐叶光伏发表《从结构、衰减与性能透析单晶与多晶的本质》,文中分析“多晶是一的本质是一种瑕疵的单晶”,单晶相对多晶的优势是整体优势,而单晶的优势无法超越。
\
        2016年3月15日,晶科能源发布了《晶科技术白皮书》,从LID衰减、CTM封装损失和发电面积利用率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单晶电池扣除面积损失、封装损失、光衰的话,最终的组件效率与多晶的组件效率相差不大。
 
 
\
\
\
        单晶多晶二番战
        进入2017年,单晶与多晶战火再燃。
        3月14日,一篇《低价中标、单晶众跑、多晶失落……如何看待这场单多晶拉锯战?》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此后该文被指在微信圈内遭到秒删。
        对此,能源新闻网摘录了观点比较集中的一段,亦是外界认为删贴者不愿意面对的事实,或者说并不认同的观点。
        【“‘领跑者’计划的初衷在于推动光伏产业技术升级,但根据彭博财经对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底单多晶行业平均效率水平分别在17.1%和16.1%,对于‘领跑者’计划中单晶17%的效率要求,几乎大部分普通单晶产品均可轻松入围。”彭博财经太阳能分析师江亚俐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单晶在领跑者项目中崛起,不是因为技术领跑,而是因为标准要求不高后,让普通的单晶产能都进了“领跑者”项目,谁还会去投入技术升级或新技术产业化呢?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单晶上推广了多年的背钝化电池(PERC)技术,能够在普通电池上增加1%的光电转换效率,大家都忙着拿普通电池进领跑者项目了,导致2016年出现一个奇怪现象,10多吉瓦的现有PERC产能闲置,全年只有3吉瓦产量。多晶倒是在严苛的标准之下,推动了黑硅技术,并实现PERC在多晶电池上的突破,这应该是领跑者计划推出时始料未及的。就在行业议论纷纷的时候,我们也听到行业主管部门在着手修订领跑者计划技术标准的消息,一方面是光伏各门类技术发展进步快需要修订,另一方面,确实不能因为标准的厚此薄彼而让普通的技术得到鼓励而先进的技术得不到推广。
\
        据悉,对于光伏圈删贴事件,阿特斯瞿晓铧博士站了出来,他在朋友圈表示,“压力来自报社合作伙伴”。一篇涉及光伏产业观点的正规报道被强制删帖,不仅仅引行业热议,而且震惊了广大吃瓜群众,至少说明这戳到了痛点,或者说,此文一定有一些真相,是他们不愿意让大众了解的。
\
        删贴事件在光伏圈传得沸沸扬扬,之后一篇《315消费者权益日光伏圈遭删帖,吃瓜群众都震惊了!》就此事进行追踪。
        此后,阿特斯官微陆续分布了3文,先是3月20日,发文《单、多晶组件衰减及发电成本对比分析(1)》从单多晶材料的原理角度对两种产品进行了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各厂的多晶组件质保衰减均为2.5%, 而单晶组件为3-3.5%。
\
        紧接着在3月21日,“姐妹篇”《单、多晶组件衰减及发电成本对比分析(2)》再度发出,全面对比了单多晶太阳能电站每瓦系统成本。
\
\
\
        此后,阿特斯又发布了《多晶,单晶,到底哪个发电量高? 澳大利亚DKASC 八年的数据说明了什么?》一文,用第三方独立平台的数据对单晶、多晶组件的发电效率进行了全面对比。最后,得出了如下四个结论:
        1.从不同厂家的归一化发电量来看,多晶光伏组件比单晶平均高2.2%。
        2.从同一厂家归一化发电量来看,多晶光伏组件比单晶平均分别高2.9%(Sungrid)和2.4%(BPSolar)。
        3.更高的初始光致衰减(LID)可能是造成单晶光伏发电量偏低的主要原因,也可能还有其他机理,六到八年仍不能恢复。
        4.光伏业界应立即出台新的标准,加严测试硅片的氧含量,以及电池片和组件的‘初始光致衰减’,即LightInducedDegradation(LID)。
\
        以下是能源新闻网对此文的部分截图:
\
\
\
        单晶多晶三番战
        2017年4月14日,上海SNEC光伏展召开前夕,一篇《上海SNEC是单多晶掐架场吗?》的报道,进一步引发了各方关注。
        据了解,此事由专门做单晶电池的中来股份(300393)董事长林建伟在微信上的这段感慨而起,并揪起了单晶多晶一些陈年旧事。
        林建伟感慨:
        “昔日承诺价差0.6,今日已超2.6,承诺早成一片废纸付东流。夕阳西下,单晶硅片价格高企何时休?高贵的单晶,你能走多远?你想不想一路远行?希望大企业有大局观,不要伤害电站投资人。”
\
        能源新闻网对全文截图如下:
\
\
\
\
        同是在4月14日,阿特斯官微发文《看阿特斯高效多晶技术大举反超单晶!》,介绍了阿特斯的产品、技术和展台。
\
        上海SNEC展结束不久,有媒体发布《吕锦标:客观看待单多晶“口水战”》一文,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吕锦标站了出来,就单晶多晶“口水战”这一敏感的话题进行了评析。
        他表示,就技术流派而言,我们认为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我看到很多单多晶技术指标的比拼,效率啊,衰减啊,各执一词。还有很多对比试验,10年20年的数据,看谁多发电。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的真实选择,你的组件卖什么价,品质稳定性如何,我特别同意有一个观点,单多晶主要看性价比,看25年发电周期的投资度电成本。以前说就看效率高,效率高就是高端技术,实际还是要看成本,卫星上电池效率高达30%以上,但成本奇高,那是为了科研可以不惜代价,而光伏发电最终要平价进入百姓生活的。目前大家的共识是,不管单晶多晶,关键看组件的品牌,品质,看你的成本控制水平和提供的组件价格,你的价格决定了在发电量相同的情况下电站投资成本高低,你的组件一条链成本控制决定了你是否能持续提供性价比高的光伏发电设备。
\
        谈及对“口水战”的看法,吕锦标指出,“口水战”给人感觉不好,但也有存在的必要,首先是在国内的光伏产业,单晶很弱小,通过宣传,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对一些行业之外,或传统能源领域进入光伏的投资者,通过“效率高就是高技术”这样的简单逻辑来选择单晶,在多晶几乎一统天下的业态下,对保持技术生态肯定有好处的。同时单晶发展了也会促进多晶,比如16年单晶全改金刚线切割大幅降本了,在一片“单晶取代多晶”的呼声中,多晶也不能固守传统的砂线切割。
        当然,我们主张技术方面还是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至少坚持一条:“假话一句不讲,真话可以不全讲”。不要根据站队,通过夸大宣传误导政策,误导投资,那会带来资源浪费。另外双方的争论,即使是口水战,只要不是人身攻击,都应该公开公平论争,不要利用媒体关系采取删贴这样的极端手段。
\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如第三方机构所说,单晶多晶孰优孰劣,谁能在这场“口水战”中胜出,我们还是把答案交给市场吧。用户都说好,那才真叫好!
\
        注:本文系能源新闻网综合整理自各行业媒体的报道,以及协鑫集团、阿特斯和晶科能源微信公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