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中来光电杨智:N型单晶双面组件功率高 60片在315-400W之间
2017-08-29 14:22:23
摘要:泰州中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智在会上表示,N型单晶双面组件功率很高,60片在315-400W之间,组件稳定性好,无光致衰减,机械载荷衰减很低,整个设备周期之内衰减都是有保证的。
![\](http://www.energynews.com.cn/uploadfile/2017/0829/20170829022307439.jpg)
以为下杨智发言文字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我今天想讲的是“高效N型技术”时研究员包括孙工程师讲的,除了光伏技术上网一个方向就是降低原材料成本,还有一个方向是提升技术先进性加快技术进步,我们公司想做的事情就是加快进行进步。
分三个部分:一、中来简要介绍一下。二、介绍一下技术。三、分享一些案例。
我们中来股份下面有三个事业部,一是光伏新材,做光伏背板的,2016年达到了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还有个是泰州的中来光电上市之后进行了材料的延伸,在台州成立了N型单晶电池盒组件的工程,目前是N型产能也是全球第一。还有一些配套的EPC子公司。
下面是我们的简介,我来自泰州中来光电,下面是我们的实景,目前来说我们的产能大于2GW。第二介绍一下我们的技术,这一块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我们想做的事情是加快技术进步,更快的实现经价上网。目前来说大家能用到的电池还是PERT模型,多晶18-20,单晶20-21.5,再往上做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公司想做差异化,专注在N型上面。如图这些是我们公司想实际产业化的项目,如图这些是我们已经做到的,两边都可以发电,可以做到22-23之间,这个项目在泰州已经投产。还有一个项目是IBC,它的好处是正面没有遮光,通过一些比较高效的对话和技术化的技术,正面效率可以做到24-25,这一块准备在衢州生产,目前规划了10G,还有一块是在准备在明年泰州生产,这个电池的好处是,所有的技术化是硅表面,所以负荷是比较严重的,对光电搜集还是有些影响的,我们想做的是在背面通过一些方式降低背面的负荷,效率从22-23做到23-,所有的这些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完整的技术储备。明年下半年全部都会投入到市面上。目前总共加起来有13GW,应该说可以很好的满足整个市场上对N型产品的需求。
具体结构就不细讲了,也是双面可以发电,双面发电同时正面效率大于22%,背面效率是正面的80%-90%,降低背面的负荷效率可以打于23%,同时还可以双面发电。
如图这是我们在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Q1准备实现的技术,正面效率大于24%,同时也可以双面发电,把所有的电池都引入到了背面,效率低一点也可以做到80%,同时还有24%的正面效率,给大家提供的组件功率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我们想做的事情是想把成本控制住,我们想实现高效率的同时,多电成本做起来还有优势,要不然只是为了实现高效,这个技术对于产业来说就是没有意义的,也许有研究价值,但是对产业来说意义不大,我们想做的就是对产业有帮助的事情。
我们电池的实景,双面,为什么可以叫双面电池?双面都可以吸收太阳光,可以进行更多的光电转换地同时常规电池因为避免是一层金属,光是不能透进去的,不要这个铝行不行?传统电池如果没有铝背面效率降低3到5个点,这样限制它结构必须只能是单面发电。而我们两面都可以享受太阳光,双面可以发电。
同时我们的负能阻件,需要组件的背面是可以透光的,所以差不多是采用玻璃封装,同时两面可以发电。双面可以吸光发电。因为我们有双面发电的特性,常规的组件的功率还是低于300瓦的,因为我们有双面发电的特性功率比常规要低很多。同时我们组件是兼顾1500伏的。
还有市场,我们中来进入市场之前,市场份额还是比较比较低的,主要是因为成本是比较高的,我们进入之后做的事情就是把成本降低,我们很有信心跟大家一起把N型市场份额从目前的5%快速的提高,到2027年之后可以占到市场的主流,为什么目前说N型还比较低?因为从中来进入N型之前每网价格还是卖到5元以上,这样对实现固定成本降低是不利的,我们进入市场之后做的事情是保证我们的单瓦价格不比同行高,同时我们的功率密度还要大一点,可靠性还要比别人好一点,这样可以更多的实现平价上网,有更好的成本实现。
我们没有光衰,整个行业使用它的组件,安装完在太阳下面暴晒的时候组件功率要下降,目前下降是2%-6%,各种技术下降不一样,最少下降2%是有的,我们的特点这个生命周期光照之后不会产生衰减,至少保证生命周期每瓦比别人高2%以上,因为大家买了组件以后,一方面关注初始功率,还有一个方面关注稳定性,我们想提供给市面上的组件是初始功率很高,同时组织在整个生命周期衰减还很低,可以有效保护整个电量的收益。
其实我们真正能跟我们对标的产品是市面上比较多的P-PERC技术,P-PERC技术的关键问题是光衰比较严重,从2010年P-PERC进入市场之后,所有的P-PERC专家一直再跟光衰做斗争,他们通过各种技术之后目前来说已经实现常温的情况下,有的公司能够实现暂时抑制光衰减,但是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这个研究都是有文献的不是我们做的。组件的温度超过60度以后,光衰仍然会发现,所有的光衰仍然会超过5%,如果光衰超过5%的话,组件初始功率是300瓦,光衰就超过80瓦。
工作温度,通过实测,左边是N型右边是P型,实测的工作温度比常规低5度以上,这一点的好处是什么?因为组件发电能力会随着工作温度的上升而下降的,这样也会带来更多的发电量。
还有一点因为组件安装在整个电站之后会存在几个压力,一个是风压,比如在青海的时候。还有一个是东北的雪压特别大,还有一些应力,会造成组件抗压力特别差的情况下安装完之后会裂,裂开之后发电能力就会下降。目前我们对标的P-PERC技术因为有个激光的功率,结合它的将量安装之后会产生很大应力,而我们的N型双面技术不存在这个风险,所以我们在整个设备周期之内能很好的保证我们的发电量。
以下就是我们一些可靠性的测试,是TUVNORD的非常严格的三倍测试是通过的,盐雾测试,还有6倍PID,相信各位专家非常关注我们正负1500V576h都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最后一个新的技术想打入市场我们要做的是度电成本要低,做出来是度电成本最低的还是N型双面的技术,这个技术已经相对比较好了,如果引入我们的财务模型这个数据可以做的更漂亮,所以我们还是想用一下权威的第三方,一方面是想提效,另外一方面是想降低成本。
这个图是我们自己核算出来的,跟我们对标的产品比收益率怎么样,目前算的是拳头的,P型是8%,N型双面最高可以增到14%,我们收益率还是比较优质的。
说了这么多到底电站有没有实战过、应用过?我想跟大家说的一方面是设计要点,另外一方面是实际案例的分享。
因为我是双面组件,但是天空中没有两个太阳,背面增发是怎么来的?有三个,一个是地面的反射光,还有一个组件透过去的,还有一个大气的散射。其中主要的还是地面的反射光造成的。所以我们就看一下整个地面常见的地面场景的反射率,草地是20%-30,土壤是30左右,干砂沙丘都是30-40之间,如果是雪反射率高。我们自己看整个反射率组件功率之间的关系,如果反射率高的话背面发电率越多,背面发电率多业主得到的收益就越多。
组件安装的时候离地不能特别近,因为有部分光是要通过组件正面反射到组件的,所以我们推荐的离地距离1-3米之间。
还有逆变器比标升的大很多,逆变器按综合功率配,同时因为增发的时候主要增发的还是电流,所以如果各位专家选逆变器的时候还是要关注电流。
同时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这是全球第一个同时安装N型双面及P-PERC把他们两个的发电量进行对标PK,是在熊猫电站,630并网,50兆瓦,大部分是采用的N型单晶双面组织,还有P-PERC组件。我们在它并网之后采集的数据,每瓦发电量增益,比P-PERC标高15%-20%之间。
再说一下光伏+,因为光伏+是比较热的,跟农业结合,这是跟一个养殖产业相结合,在养殖大棚上面挂双面组件,出了一部分的固定支架之外,还采用了一些跟踪的支架,双面跟跟踪加起来效果特别好。我们看效果,并网之后固定支架P型比每瓦发电增益20%-30之间,如果采用平单轴增益率接近50%,大大责备了发电量业主受益增益非常明显。
再看国网的,N型单晶双面它的等效小时数应该说非常有优势,除此之外因为北京这一块分布式的比较多,分布式用双面是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们在河南焦作一个实际的案例,是在光村做了之后涂白,双面比单面每瓦收益而高25%,所以使用双面组件是非常合适的。这一块也是光伏+的应用,也许在道路上面竖起来用,比如高速公路上面,竖起来用下午都可以发电。这是我们实测的数据,绿色的是P型倾角的的,红色的是N型垂直的,蓝色是P型垂直的,N型发电量比P型高很多。
最后我们想的话是N型单晶双面组件,组件功率很高,60片在315-400W之间,组件稳定性好,无光致衰减,机械载荷衰减很低,整个设备周期之内衰减都是有保证的,这样对电站寿命落说,因为它的发电量有保证,所以它的投资收益率是非常高的。我们也希望与各位专家一起更快的实现并价上网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能源新闻网)